1、徳县路的教研集备典型案例——诊断教研,追求实效
利用“教学研究诊断日”,结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发挥“智远工作室”科研引领作用,将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的教科研模式,进行深化延伸,打造“明德至优”课堂的学科课堂模式。
第一、教研活动以个人细思备课,同级部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为出发点,以解读教材为落脚点,发挥智远工作室骨干引领的作用,经过组内诊断,针对问题精思修改,初步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完善“二次备课”。
第二、由学科组教师在资源共享、个性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说课--上课--评课—改课”四个环节个体教学展示,打磨课堂教学,修改完善上课环节。
第三步,综合学科大组教师全员听课、全员参与,集体反思,重点关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进行“点圆式”评课诊断,分析教学的得与失,找到存在问题,寻找解决策略。
第四、大学科组集体研讨深思,确立教学课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对话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内化吸收,达到了全员感悟提升的目的,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备、说、上、听、研、评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
2、青大附中体育教学典型案例——根据教师专业优势分班级互助教学模式
青大附中课堂教学的大胆设想:不同年级的同一体育教学内容有同一位体育教师教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更好的讲授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真正的兴趣,同时可以更好的奠定其终身体育。
3、青岛市实验小学体育教研典型案例——互动效能教学法的研究
依托我区“互动效能”教学法为主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学科专项教研讨论,首先从教师素养提升的个人技能与互动效能教材解析开始;其次是教师围绕教材解析的内容设计课例;最后是教师说课、上课到每一位老师听课、评课。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与备课,进行课堂实践,并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将存在问题进行下一步的研讨进行改进,丰富课堂,完善学生学习方法。
4、青岛金门路小学二次备课典型案例——“方便贴”进行二次备课
金门路小学充分利用校级教研、集备时间,不断摸索二次备课的实用方法。老师们利用市南区统一制定的电子备课作为一次教案,在适合本校教学的基础上,研究创设了以“方便贴”形式进行二次备课的有效方法。
教师们采用用不同颜色的“方便贴”在区级优秀教案上进行二次备课。对于区域的研究课题“互动能效教学发”的相关内容我们采用绿色“方便贴”来进行添加。对于SPARK教学的相关内容用桔色“方便贴”进行添加。对于上课后各班出现的问题则用黄色“方便贴”进行二次备课。
通过利用“方便贴”进行二次备课,既体现了资源共享,又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智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