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市南区小学地方课程海洋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文登路小学举行。本次研讨活动运用课例展示、分析的方式对地方课程海洋教育专题进行了研讨。文登路小学的初湛宏老师和南京路小学的刘育珊老师分别进行了两节地方课程《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的课例展示。
两位老师执教的海洋课程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老师们和教研员的一致好评。初湛宏老师执教的《蓝色国土》一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本课涉猎到一些较专业的知识,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老师设计了“小海豚博士”这一卡通人物形象。通过卡通人物话外音的提示拉近了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此外,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初老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每个环节的学习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其中,“闯关小游戏”的教学环节设置既了解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又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为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篇章。初老师从上课伊始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多种课件制作工具、图像处理软件的灵活熟练运用,使形象直观的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而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显示出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刘育珊老师执教的是《海上“钢铁长城”》。从教学过程来看,新课导入时,能够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阅兵式的震撼,自然的引出海上“钢铁长城”这一课题,且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获取的信息,从而关注到海军的体系中五大兵种,武器装备的先进完善,海军的发展壮大。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老师整理的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其中渗透着整理的方法,抓住事件的时间,事件,意义就能清晰的对资料进行整合。所以在汇报时也能明确海军的重要发展历程,紧接着引入影片介绍,随后让学生结合着课前查阅的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讨论讲述海军执行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强化海军不愧为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最后进行拓展,补充图片和资料,和表格整理。从教学效果来看,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且教给学生能根据整理的方法,有效的整合课前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课后,参与教研的老师们进行了认真的评课,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整理的富有价值的资料的方法、及各小组形式多样的精彩展示等,都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憾,老师都认识到地方课程的重要性,及海洋课程的魅力。
研讨活动中,教研员刘琨老师在对两节课进行点评的同时还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此次活动中刘老师就海洋教育课程教师角色的定位、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课程的有效落实途径进行了专业指导,指出地方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激发孩子们探究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为全体地方课程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此次地方课程海洋教育专题研讨活动的学习,大家感到受益匪浅、卓有实效。老师们对地方课程认识更准确了、思考更深刻了,本次研讨为各学校今后更好地开展地方课程海洋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