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浅谈义工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教育建设的途径和组织动员方式(一)

发表时间:2011-12-08 阅读次数:1007

浅谈义工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教育建设的途径和组织动员方式(一)

 

      青年义工志愿者活动在开展以来,得到了长足了发展,义工志愿者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倡导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义工志愿者服务的队伍、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总体来说,义工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教育建设的主要途径有:
      一、义工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推动和谐社区教育建设。
义工青年志愿者自愿主动参与社区教育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义工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这对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社会资本构建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具体的实践意义。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既满足了个人的心理需求,又实现了道德提高,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志愿服务的丰富内容促进了全社会道德资源的构建和增长,实现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确立和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志愿服务的成效体现了优良传统和当代精神的融合,推动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二、义工青年志愿者以行动塑造自己,成为和谐的社区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工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在实践中把青少年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规范等通过道德实践转化为个体道德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青少年按照道德意识活动所达到的道德信念、道德境界、道德理想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有形活动”,促进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寒暑假期间大中专院校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进工厂,了解群众,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学会道德价值判断,培养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自2003年和2005年分别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云南省地方项目以来,数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默默奉献,赢得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实现了老百姓得实惠、志愿者长才干、全社会树新风的良好局面。
     三、青年志愿者以行动促进和谐社区发展。
     社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服务大局、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青年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趋势。为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社区工作,云南青年志愿者行动以“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为统揽,大力开展青年文明社区、青少年维权岗创建、青年中心建设等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目前,全省129个县(区)150名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和志愿者骨干参加了“青春红丝带行动”培训;昆明市98%的乡(街道)和80%的村(社区)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机构,全市共建立16个青少年事务中心,配合禁毒志愿者行动,承担昆明市14-28周岁、以常住人口为主的失学失管青少年工作,以及吸毒的社区矫正、预防犯罪和维权保护工作。
      四、义工青年志愿者以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义工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环保工程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文化理念。云南青年志愿者组织以保护母亲河行动统揽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继续深化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监护活动,不断推广、完善由一名在校中小学生志愿者向亲属宣传环保意识,监督并带动一个家庭改变不良习惯的“1助1”和由一名青年志愿者监护队员帮助5户村民改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的“1帮5”青年志愿者生态监护模式。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立生态监护站38个,监护队120支,招募志愿者3200多名,100多所学校的6万多名学生参与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带动200多万沿湖群众改变了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