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种爱极其神圣纯洁,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圣洁的爱,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这种爱无处不在,她滋润着校园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我会把我的一颗爱心撒向每一位学生。
    联系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她远比豪言壮志语更行之有效。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从对孩子的每个微笑至换位思考为孩子着想;从重视孩子每一次的提问到放手让孩子去处理“小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对于六至十二岁的小学生而言,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一个能在他们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的班主任。
我们班的学生夏官清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在同学中霸气十足,谁都不敢惹他,时常以欺负同学而引以为荣。有说谎的行为及爱慕虚荣的表现,在班上人际关系差。但常以特殊的行为(如上课不听讲,与别人说话、不做作业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经过我的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父母工作很忙,父亲经常出差在外,母亲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都是姥姥帮忙照看学习。父亲经常在外工作,回来就很累了,所以无暇顾及他,平时对他缺少照顾,但稍有空闲也督促他复习功课,不过也只是问问而已,从来不与他做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而母亲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很少跟他做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对其跟不上是造成他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夏官清在学校也与同学不和睦,所结交的只是一些与其玩乐的朋友。因而在学校里,也找不到能倾吐的对象。他又因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在班上也无地位,只有以特殊的行为(在同学中称霸,使别人不敢惹他,他就以为自己厉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综合以上原因,我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1、母爱式教育法:从根本上入手,要多给予他爱,让他感觉到我无时不刻不在关心他。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关心他。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关心与尊重。一起谈同学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班集体建设等。有时为他讲解语文题……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师生感情的交流与交融,要有兄弟姐妹般的感情,要有父母子女般的感情,没有深沉强烈的感情,不可能创造出教育的诗篇。
2、活动式教育法:针对他的一些问题,经常创设情境和机会,采取活动形式,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他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问题,组织部分学生发言讨论,并让他谈自己的感受。使他明确同学之间就要互助,不能让一人掉队,更不能欺负弱者,人不能脱离集体,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利用语文教学特点,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使之常有成功的愉快情绪体验,逐步树立自已能够学好的自信心。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同学、老师的信任,导致心灵上的震动,引起新的感受。使不良行为能随之得到改善。
3、示范式教育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他的视线,所以我便以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
4、立体式教育法:所谓立体式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注意不告状、不揭丑、报喜不报忧,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体措施。求得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密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父母,学生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办法切断该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与消极环境隔离,使他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矫正。
5、严爱结合式教育法:关心热爱学生,并不等于迁就袒护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不是“严厉”,不能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和强迫学生,而是以平等关系,以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在引导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要求和管理的善意,如果他理解你是为他好,自然也会按照要求去做。
6、鼓励式教育法: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经常寻找机会让他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进步。
经过不断的努力,夏官清也逐渐明白父母有时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有所错误,自己也需要反省。他也增强了自信心,愿意向别人倾吐自己的心声。我也经常与他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状况,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沟通想法做法,帮助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他的工作。另外,我争取了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时指导。他的自尊心极强,我为了爱护他的自尊心,尽量不当面批评与训斥他,发现他有反复,采取冷却与谈心相结合的方法,让他感到压力,逐步改正。慢慢地培养他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疏导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年龄、身份,应该将精力用到学习上去。平日对他加强学习指导,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并动员周围的同学劝阻他,发现情况制止他,同学间开展互帮互助。因为他自小习惯已养成,建立一种新习惯较困难。虽有心改之,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磨炼。
     一句话,生活因细节而丰富,教育因细节而生动,细节是播撒爱的彩笔,给我们的教育增添无限摇曳的姿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让我们以此为处世原则,并用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因为教育中的细节一样决定教育的成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细节,更能滋养教育的智慧。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是一种资源,细节是一种智慧,因为有了细节,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思辨与灵性。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丽的,老师的爱是拂拭孩子心灵镜子的丝帛,细节之处给予爱,我们的工作就会充满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