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的浓厚兴趣 。
1.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文本与学生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吃透课文,学生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浓厚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4.组织多样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
满足学生需要的活动,采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郊游,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解决疑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解决疑问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解决疑问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解决疑问,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