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自己独特的地方。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讲道理”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讲道理和有效果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了主观的选择。
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们是怎么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沟通过程中,以语言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改变说话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听着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
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份充公机会。
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有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创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
有更多的做法,就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个人的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者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得可能性。
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头像。
像“流水”,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变。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
“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如此。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又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