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窗外》这本书的作者黄武雄先生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作者一向关心教育发展,是社区大学的创办人和教改的先驱者。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书中,作者提出了一连串的根本问题: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区别?学校要不要存在?这些问题看似显而易见,其实,却最能引发人的深思。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大人常对孩子们说:“表现好的话,有赏。”这种做法大有问题,我会在下一章加以讨论,但更大的问题是,大人言而无信。
我认识一位广受敬重的老师,她曾在开学第一天告诉全班学生,会在一年结束时带他们出去旅行。但她几乎每天都以取消参加旅行的资格来威胁行为失当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为了确保参加资格而做了额外的付出。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竟然宣布,由于她将搬离此地,旅行必须取消。我真希望她能在学校多留一阵,听听学生们对她的不满。这种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里为孩子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们对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们不能怪孩子们这么想。大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们对他的信任破灭。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如果我告诉孩子们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就该说到做到,即使必须在凌晨4点钟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惜!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