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
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佐藤学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日本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功利性两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革学校教育。
他还给出了校内教研活动三个原则:1、应对学生的教学。教学技术的拙劣无所谓,失败多次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由此,研讨的中心应当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问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每个人的学习受到鼓励,产生相互学习的氛围,身体放松、温和、诚恳地交谈,自立、合作地学习。2、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的开始,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不善于倾听的教师,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讲话时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对学生是否理解自己的讲话毫无意识。3、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所有的教研制度,让教师各自明确自己要挑战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才能成为以创造性教学为中心、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
重新审视自己,尽管自己有时候也会钻研教材、研究课题,但总感觉还是不够深入,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不安,可有时候又很快地用一些困难为借口就放弃继续的念头。有时候,在课堂上没有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面对每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这是自己值得向佐教授学习的地方。
佐教授提出,课堂不是光为了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我们认为是好课堂;反之,我们认为是沉闷的课堂。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认真回想自己的教学课堂,我的教学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上一些抢着发言的孩子,他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一味要表现自己,结果没有用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看似热闹的课堂,却不能真正达成目标,这样的学习,就显得表面和片面,同时其他同学好的经验或方法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