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有两件事情总让职业选手郁闷不已:科技的未来,科学家们从来没有作家预测得准;而教育的大师又往往不是教育学出身的。如果2013年我们要凑出第三件,那就是:能够既准确预测科技还能准确预测教育的,这个人既不是学科学的也不是学教育的,这个人叫托夫勒。

  1970年,托夫勒写了第一本畅销书《未来的冲击》,在书中托夫勒不仅批评了以哈钦斯为代表的面向过去的教育、支持了以杜威所代表的面向现实世界的教育,更创造性地提出了明确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培养能做出重大判断的人、在新环境迂回前行的人、敏捷的在变化的现实中发现新关系的人和在未来反复、或然性和长期的设想下的通用技能。

  43年后的今天,基于云、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等的成熟应用,托夫勒当年感性预知的理念性的东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于是从1970年到现在,教育悄悄发生了一场革命,教育革命一词,正是托夫勒最早所说,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知道带来这场革命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大数据。

  我曾在各地反复提及"数据"与"数字"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正在发生的这场教育变革与之前的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不过是"数字"而已,后者却是"数据"——数据的集中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数据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它更能考量真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关系。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美国从1997年以来的十多年,在家上学的人数迅速增长至超过5%,这些孩子学习成绩和参与社区超过同龄公立学校30%以上,教育不再是每个学生必须接受的事情,互联网的作用确实在增加、增大。然而,如果就此断言未来的教育会消失就错了。正如随着印刷术的普及,教师的比例并不是减少而是大幅度增加一样,大量的信息垃圾的出现,反而需要更多的教师进行指导。未来的教育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会更加个性化和更加普及,只不过教师和学校的定义和内涵需要重新定位

  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云技术和物联网的大数据是教育变革的技术推动力量。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知识将无处不在。目前,仅就知识传播而言,教育资源正在经历的是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这是前所未有的。未来的教育会是怎样的?主流的模式必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生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