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教完《黄山奇松》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反思如下:
1.能够找准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点。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我结合学情,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结合了文本特点,确定了引导学生学习本段语言文字,因此制定目标为“能仿照第二自然段,抓住特点,准确用词,运用比喻等方法把景色写具体、生动。” 这使“找准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得到了有效解决。
2.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我在各个环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如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等方法。体会黄山松树的“奇”,用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主要的一种进行强调,本课中联系图片资料进行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小结时可以重点总结这一点,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知晓像这样的写景的文章就可以通过搜集更多的图片资料来帮助理解。读写结合点结合第二段,在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后,直接总结写法,读写结合进行练习。师生总结写法(抓住特点准确用词 比喻)再出示:菊展的图片 ,引导着学生交流同学们最喜欢哪朵菊花?为什么?表达时可以抓住菊花的特点,准确用词,运用比喻等方法,把菊花写具体、写生动。然后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下节课准备运用这个写法,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还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