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另外本节课老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这个理念在这节课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优点:
本节课的组织活动主要有一、“感知面积、建立表象”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擦桌子、黑板
......等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再从物体表面中抽象出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再次动手摸一摸,说一说,感受面积。二、“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充分操作,使学生理解了要知道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从多种面积单位中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会有统一的答案。三、“多种方式、学习面积单位”。为学生提供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亲自看,并找一找生活中接近这些面积单位的表面,用学具去实际的量一量,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
改进措施:
1、面积单位的学习可以利用长度单位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可以利用微课,在课前预习时进行。
2、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有些单调,面积是一种陈述性的概念,面积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先介绍1平方厘米,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学什么是1平方分米,最后学习1平方米时, 可以采用猜想。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地面,那个适合量地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3、学生在后面的面积单位运用中时常出错,所以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中找找有没有面积单位,这样学生有了具体的参照物,可以更好的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4、教师的语言还要规范,键盘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