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39-42页第二信息窗2008年7月出版】
【编写特色】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本信息窗以繁忙的工地为主情境,运用塔吊的构造为探究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呈现给学生凸显了青岛版教材更加人性化,更贴合实际的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1.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拉近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新课标中明确写到:有效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这点说明我们所教授的数学课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开展的。而对于本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实际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现实的教材,仅是为教师选择内容提供一个基本的理念,一个体现共性特征的范例,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地域、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就地取材,选择最贴切的内容,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例如:本单元以工地为主情境,由塔吊的构造引发学生质疑,让学生感知原来塔吊的构造是结合了三角形的特点来建造的,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确处处存在数学,发展实际应用的意识。另外通过学生获得一系列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注细节,注重估测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估测素养。
通过授课教师应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学生素养的细节,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数学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我们数学领域越来与关注的问题。青版教材就非常注重这一点,例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用手去估一估,体验估测带来的便捷之处,感受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实际测量,有些事物可以通过估测来初步了解它们的情况,另外有些事物需要实际动手量一量,用眼仔细观察,用脑认真分析,用心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越来越有“数学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