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新时尚,立足学生细差异,深度学习形策略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十四五课题规划实施,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基于差异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研究”为突破口,用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三环节”(演讲、课堂教学、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潜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深入开展
课两评一反思“我的教育故事”、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为争创省示范校而努力。
三、采取措施
(一)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突出以“基于差异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研究”课题为研究方向,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整体建构知识,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构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实验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本学年,教科室将沿袭过去的成功做法,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状况,确保课研究的过程真实、有效。各教研组加强“基于差异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研究”教学中的小课题的有效研究,促进学校教学水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为:课题组集中活动学期不少于五次,资料包括理论学习、实验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每个课题组要确保不少于3个课题研究课。各位实验教师要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必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我们所写的课题论文、案例就应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记录、反思、概括。各课题组要作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他相关活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以 “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我校任课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本学年,我们将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读书反思提升
继续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学习资料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群众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鼓励教师广闻博览。全天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每位教师每周到阅览室读书不少于2课时。学校将把读书活动列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及常规检查中。具体要求如下:
理论笔记前两页制订出本学的读书计划,注明每次的学习资料来源、学习时
间15周,每周一次,每次字数不少于500字。学期末进行学习感想分享会。
听课记录每周平均1节。结对拜师的师徒除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听课外,每学期互听不少于1次。
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育沙龙、说课比赛”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学校将于期中、期末前后组织教师理论测试、案例反思及试题评选等活动。教科室将加大抽查与展评的力度,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树立学习先进典型,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个人和级部的考核,本学期重点突出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
2.专家引领辐射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报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学思想,用心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并将活动中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带来,和大家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将邀请专家、教研员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教开放周教学活动,透过名师引领、课堂示范、专题研讨等方式搭建有效的教科研交流平台。认真参加区、市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备课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实处
继续以“基于差异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研究”教科研课题为研究方向,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整体建构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备课改革,体现教学风格双轨制。本学期进行备课改革,设计了推进悦动课堂教学的备课模板,教学设计面向全体,针对学习风格差异,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力求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体现教学风格双轨制。在学习重难点知识的时候,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让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多操作,多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备课改革,细化教学流程六环节。课时备课教学流程,采用深度学习六环节即:创境质疑、具身认知、探究发现、多元联结、精炼反馈、知识建构。学校将以此深化课题研究,进行体系化设计。
备课改革,八重策略落地重反思。学校的教学八重策略即创境质疑,重情趣;具身认知,重体验;追根溯源,重源起;项目学习,重联结;思维发展,重探究;学生互助,重合作;精选练习,重反馈;知识系统,重建构。将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备课中,落地于课后反思上。课后反思围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师生互动、教学成果来验证策略的应用效果,使课题服务于教学,落地于课堂。
(四)基于差异深研教学策略,全面分析,重点开展
课堂教学中基于差异深研教学策略,全面分析,重点开展。
1.创境质疑,重情趣。借助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儿童心理特点,采用故事、案例、游戏等形式,注重情趣学习。
2.具身认知,重体验。人的思维是由一系列对真实世界、身体状态、行为内部表征的模拟组合。具身认知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理解概念,了解语言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具身认知辅助演讲与写作,输出更易于理解的作品。
3.追根溯源,重源起。课堂中带领孩子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努力体现知识寻源,这也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项目学习,重联结。多元表征能够提高对概念的表征水平,概念表征水平越高,对概念的理解越全面和深刻,课堂上可将教学重点进行多元联结,例如与文化联结、与自然联结、与生活联结、与各学科知识联结等。
4.思维发展,重探究。思维在探究中呈现,素养在活动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均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问题、假设、解释、评价、交流。它有三种学习策略:指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时能联想已有的经验。
5.学生互助,重合作。倡导“兵教兵”的策略,采用学习小组、同伴互助等合作学习方式,提出合作要求,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7.精选练习,重反馈。典型练习的选取,可以让孩子举一反三。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学校倡导题组训练,比较练习。教师精心准备,让每组练习题发挥最大效益。8.知识系统,重建构。度学习的课堂注重建构知识体系,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整体回顾所学知识,板书凸显教学重点,便于学生回顾整理,建构知识间联系。
在研究过程中,采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师生互动、教学成果来验证理论框架,使课题服务于教学,落地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继续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的子课题研究
在学校大课题的前提下,由尹海英副校长主持的《小学语文悦动课堂下的深度学习策略》、高静老师主持的《统编教材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深度学习方式的建构研究》进行深入修订并结题。
附各月份工作实施计划:
行事历:
3月
1. 3月上旬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治理合理办学。
2. 3月中旬逄蕾进行养成习惯的科研培训。
3. 3月下旬安晓兵校长进行关于《基于差异的体验教学》培训。
4.3月下旬组织青年到社区开展公益性家庭指导。
4月
1.4月上旬组织部分三年级学生代表参与社区教学活动阵地活动。
2.4月中旬进行备课改革论证会。语、数、英学科骨干进行备课解读。结合课例进行教师个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师生互动、教学成果来验证该备课的适用性。
3.4月下旬邀请海洋大学孙艳霞副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并对进行关于评价的培训。
4.4月下旬邀请海洋大学孙艳霞副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并对进行关于评价的培训。
5.4月中旬陈琳娜进行养成习惯的科研培训。
6.邀请教研员指导课堂教学,开展深度学习方法的指导。
7.4月下许组织青年到社区开展公益性家庭指导。
5月
1.5月上旬组织部分四年级学生代表参与社区教学活动阵地活动。
2.5月上旬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代表参与社区教学活动阵地活动。
3.5月中旬姜冕进行养成习惯的科研培训。
4.5月下旬王玉玲进行关于《基于差异的教学评价》培训。
5.5月下旬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治理合理办学。
6. 邀请教研员指导课堂教学,开展深度学习方法的指导。
7.参加社区共建——端午节活动。
6月
1.6月上旬组织教研组长开展关于“教学评价”科研分享会。
2.6月中旬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社区党建活动。
3.6月中旬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治理合理办学。
4.6月中旬进行十四五课题关于评价的立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