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纪实

发表时间:2012-07-19 阅读次数:918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青岛市初步确定了对100万平方米校舍的抗震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涉及全市范围内的300所学校。施工结束后,校舍都将穿上抗震的“铁布衫”,加固后的校舍可抗七级地震。
     2012年的暑期,文登路小学也被列入最后一批集中加固的学校之一。文小建成年代久远,教学楼已经较为破旧,校舍存在墙皮脱落、抗震强度不足等问题。
   揭秘---“铁布衫”的抗震威力       

 今年暑期校舍加固工程主要分三部分:对于存在墙皮脱落问题的墙体,如果大面积脱落的要清除旧墙面,做防水处理后刷上新漆;对内部较破旧的校舍,要进行装饰装修,让学生能在更新更好的环境里学习;如果校舍达不到国家现有的抗震要求的,会对原有的校舍梁柱进行加粗,设置钢结构支撑,墙体要剥离原有墙皮,在砖墙上设置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增加墙面强度,这相当于给墙体增加了一层“铁布衫”,加固之后的新校舍能抵抗7级地震。

   方案---“动工前”的周密部署

       2012年初,为了校舍加固工程,文登路小学朱雪梅校长就开始陆续制定周密详实的“校舍加固”方案。面对学校三层教学楼,四层综合楼,如何将这些校产搬运走,到哪里找仓库将它们进行妥善保管、哪些校产可以进行分流、加固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改建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真真切切的摆在了面前。多少个夜晚朱校长辗转难眠……
      临近期末测查期间,朱校长就带领全体领导班子多次研究“搬迁”方案,反复论证。最终制定了“学校为主,级部分流、班级承包、干部分责”的搬迁模式。重要的校产学校统一搬运,班级的课桌椅以及教师的办公设施级部自行解决。在此期间学校多次召开了“六级会议”:校务会、级部组长会、班主任会、后勤老师会、全体教师会、家长委员会,层层动员,讲明此次校舍加固的重大意义。在老师与家长们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协助下,学校解决了校产存放的地方。

                    搬运---“施工前”的积极准备       

     施工之前的搬运工作可谓是一项大工程。全校除了几位男教师外,其余的全都是女教师。这么多的校产需要多少车辆与人力,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与困难。朱雪梅作为一校之长,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她从没有退缩,睿智的她总是有着详细周密,科学合理的计划与方案,在她有序的统筹安排与指挥下,我们的搬运工作有条不紊,学校领导教师们用真诚以及对学生的那份爱心感动着家长,家长们积极出车出人。
      在搬运期间,我们时常会被眼前的画面所感动,时常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在搬运过程中我们也真真切切的真实再现了文小的学校精神“勤勉一心志在超远”。不论是从教师还是我们的家长,他们表现出的那种热情与积极的态度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都在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学校提前顺利的完成了搬迁工作。
                    施工---“安全帽”的美丽画面             

学校加固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干部们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设立的临时办公室里,值班教师也都在坚守着岗位。工程开始施工了,朱雪梅校长依然是彻夜不眠,因为年岁已久,校舍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

 例如:校舍防水问题、学校下水严重堵塞问题、有些教室设计不合理,没有标准的消防通道、部分功能室的布局不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需要进行改建……一大本厚厚的图纸成了校长随身携带的重要资料,不用说一个普通人,就连专家拿到这些图纸也要看上半天,朱校长却像个建筑设计师一样,说到哪个教室,那个功能室,她会立刻拿出图纸在图上找到具体位置,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太专业了!

       在施工期间,市区各级领导与学校干部要经常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安全帽”就成了大家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看到他们头戴红红的安全帽在施工现场一丝不苟的视察着,让我们心里很温暖,因为他们是带着对教育、对孩子的一份责任与义务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说到安全帽,除了现场施工的工人外,带的最多的那就要属朱雪梅校长了,虽然她来文登的时间不长,可她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教室与功能室的布局太清楚不过了。红红的安全帽戴在她的头上,衬托着她白皙的脸庞,无疑成了施工现场最美的画面。

      家长找来车辆人员积极协助校舍搬迁

            为了解决班级桌椅的存放,家长们齐上阵

 孩子们的妈妈干起活来也毫不含糊,桌椅子一起搬!

   市南区教育局赵辉局长亲临现场指导校舍加固工程

市南区赵辉局长召集相关部门针对校舍加固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各级领导亲临现场,关心着工程进展情况

 

  朱雪梅校长亲自深入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