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五中“两德双馨”办学特色展览(解说词)

发表时间:2006-12-12 阅读次数:3904
 
青岛五中“两德双馨”办学特色展览
(解说词)
 
前  言
 
    青岛五中建校于1986年,历经二十年的风雨,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二十世纪末城市中心东迁以后,学校抓住机遇,不断积淀学校文化,逐步形成了“两德双馨”的办学特色发展方向,师德带动德育,师生携手并进,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把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加强师德建设,建设起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全面育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学生素质几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学校确立“两德双馨”的办学特色发展方向,是自1998年四届教代会上提出,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发展师德特色开始的。2003年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又根据我校办学目标和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出“两德双馨” 的办学特色发展方向。
 
    一、    身边榜样,引领特色发展方向
 
    两德是师德和德育。“两德双馨”要求用师德形象带动学生形象,用师德建设推动德育工作。发挥教师为人师表,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重要作用,并把它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行为素质。双馨是两个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用师德改善师生关系;师德带动教学相长;师德培育良好校风;师德促进优质教育。师与生互为促进,教与学共同提高。  
    1、市十佳师德标兵——“老师妈妈”孙瑞娟
孙瑞娟老师是我校一位普通的英语教师, 1970年参加教育工作,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6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孙瑞娟老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 曾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女职工、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青岛市爱心结对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⑴老师妈妈
    孙瑞娟老师班里有一名女学生,家庭遭遇父亲和奶奶相继去世,妈妈又患精神病住进医院的不幸, 学生面临精神崩溃和辍学。孙老师得知这种情况以后,除对其家庭百般照顾外,还把遇接到了自己的家里,以慈母般的爱心,无微不致的关怀她的生活、学习和思想。鼓励她自强不息,刻苦努力学习。并直到毕业后还一直关爱着她。遇同学也很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学校,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奖学金。目前已成为一家合资企业的部门负责人。  每逢过年、教师节或生日,孙老师都会收到她美好的祝福。
   孙老师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高尚品质经过青岛电视台和青岛日报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和介绍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 “老师妈妈”。
    ⑵永葆本色
    孙瑞娟老师1985年被评为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学校组织了事迹报告团,专题举办了展室,在全市教育系统产生很大影响。
    成为先进模范后的孙瑞娟老师始终保持优秀本色,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每届都有受到她特殊关爱的学生。几年来,在经济上对学生的资助已达1万余元。
    2.榜样带动下的优秀教师的群体
    “学校工作要上去,师德首先要上去”这是我校确认的一条工作思路。近几年来,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在模范的影响带动下,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师德优良,知识渊博、教学扎实,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树起了五中优秀教师的群体形象。
 
    先进组室的代表:
    市教育局级“巾帼文明岗”——语文教研组
    我校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2人,其中女教职工10人,担任班主任6人,党员3人。几年来,语文组的老师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为人师表。在教研组长胡燕和孙莉华老师的带领下,把组的教育服务品牌“爱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事业”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在全组教师的努力下,连续5年被学校评为“创教育服务品牌先进文明组室”,两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有1人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市教委“优秀党员”、3人被评为市教委“三八红旗手”、3人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7人出过市级公开课、研究课、3人出过市南区片公开课,初三备课组出过区片集备展示。多名老师多次参加编写语文教材和语文目标检测,并且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据统计,仅2005年语文组女教师的帮扶捐款就达1200多元、捐各种学习用品折合近1160元。女教师两次给云南省捐赠衣物200多件,捐款750元。慈善一日捐, 语文组的教师共捐款490元。。语文组的老师们已经把这份爱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先进教师的代表:
    1. 先进组室的学科带头人胡燕
    市教学能手
    市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组长,所带的组连续六年被评为校先进文明组室,05年被教育局评为“巾帼文明岗”。所带班级也多次获市先进班集体。
    2. 教学有特色,受学生欢迎的王素玲
    局级巾帼文明标兵
    刻苦钻研教材,教学方法有特色,五届教学年会学校曾专题进行总结,上课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优秀,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3. 舍得自己亲人,放不下自己学生的孙青:
    青岛市优秀班主任
    父亲病危时还在课堂上给初三学生上课,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但孙老师说“为了学生,我无怨无悔”。丈夫三次住院,两次手术期间,从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
    4. 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的孙莉华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党员
    “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6岁的女儿得了心肌炎,晚上要在医院陪护,白天要到学校上班,孩子生病住院期间从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默默的做,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才知道。
    5. 苦累埋在心里激情留在课堂上的李延亮
    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人才
    妻子患重病住院、手术和治疗历时近半年,女儿又小,每天颠簸在学校、家和医院之间。但在课堂上依然是热情饱满,慷慨激昂。
    6. 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吕娜
    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人才
    为了完整的送一届又一届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孕育时间一推再推。
 
     八年来青岛五中评出的十佳师德标兵名单
    1、1999年9月-2000年7月
孙瑞娟、丁正刚、祝学距、周  萍、张淑英、
付玉秋、丁伟力、吕  娜、王新文、高春红
 
    2、2000年9月-2001年7月
孙瑞娟、胡  燕、孙莉华、邓爱琴、王新文、
孙  青、周  萍、李延亮、田金英、张志君。
 
    3、2001年9月-2002年7月
孙瑞娟、胡  燕、张淑英、邓爱琴、王新文、
于芝隽、张  华、李延亮、尹  滨、张志君
 
    4、2002年9月-2003年7月
孙莉华、胡 燕、孙  青、孙  颖、王新文、
曹  轶、李 颂、李延亮、刘金树、李  宾。
 
    5、2003年9月-2004年7月
姜丽华  李延亮  李  颂  牟  腾  刘敬莉 
宋修桥  张  岩  柳旭日  李  庆  曹  轶
 
    6、2004年9月-2005年7月
宋修桥  牟  腾  孙莉华  张  岩  王  雯 
姜丽华  宋志凤  王曙光  李  庆  毕海岩
 
    7、2005年9月-2006年7月
牟 腾、 孙莉华、李延亮、王曙光、丁伟力、
董 蕾、 张  岩、姜丽华、张志君、韩益宝
 
    十佳师德标兵的代表:
    1.牟腾 “一个也不能少”,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多次被学校评为十佳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工作认真负责。管理大胆创新,严爱有度。始终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的原则,直到初三平等对待并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2.王曙光  一心扑在工作上,结婚都没有请过一天假。
    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校级十佳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一心扑在工作上,连结婚的大喜日子也都没有请过一天假。他对学生教育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在学生历次评教中的满意率90%以上,受到家长和同事们的好评。
    3.王雯   几年如一日每天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补课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十佳师德标兵。
    持之以恒几年如一日每天利用午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补课,从不搞有偿家教,多次拒绝家长送给她的礼物和购物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用自己的真心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4.张岩  关爱学生深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
    获校级“十佳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对本班福利院学生翟媛媛,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关爱有加,多次送去学习用品并单独辅导功课。光荣的被聘为首批团市委组织的“箐箐讲坛——周六义教”活动,青年教师志愿者辅导团成员。学生评教反映良好。
    5.张志君边管理边教学,两手都要硬,都要出成绩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人才,三次被评为学校十佳师德标兵、优秀党员。
    身为教导主任,始终站在一线,连续三年边担任初三的英语教学,边分管初三教学和中考工作,并带领教师搞科研,搞改革。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中考成绩突出。
    韩益宝,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有心人,撰写论文有水平
    学校十佳师德标兵,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心人,撰写的教学论文和班主任经验总结多篇获奖并在有关杂志发表。
                                      
教书育人,任劳任怨;
师德传道,相辅相成。
     “两德双馨”办学特色道路是在师德特色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教师的德对学生德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影响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师德和学生德育建设中,不断探索,迈出了坚实脚步。
 
     二、两德双馨,走特色建设的道路
 
    德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全体教职工都要争做有修养、有品位、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三有教师”,真正做到“正言、正容、正行、正心”,为人师表。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行为素质。
 
    1. 不断创新中的师德建设
    营造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氛围,强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像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一样,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常抓常新,落实到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⑴建立教育新理念,创建师德新品牌。德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行为素质。
服务品牌:     真情寓教,托起明天。
  五中精神:      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争先精神;
                 埋头苦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
                 服从大局,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⑵表彰先进树榜样,激励书写新篇章。建立教师群英谱,争做“三有”教师。在走廊上悬挂起荣获市局级以上荣誉称号的老师的照片、荣誉称号和教师个人亲笔签名的教育理念。
建立校内评优机制,每年评比各方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年教师节表彰、并把各类先进的大照片上光荣榜。
    ⑶发挥制度作用,规范师德行为。制定学校“加强师德师风管理的规定”。讨论制定“爱生十条”,实行 “十条禁忌用语”。本次活动各组室共提出忌语120多条,文明用语180余条,爱生公约共78条。各班学生也提出了尊师公约共146条,营造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氛围,强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实行“三个决不”,并提出像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一样,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常抓常新,落实到人。每周进行师德检查,网上公布检查结果,期末与奖惩挂钩。
    ⑷运用活动载体,创新师德建设途径。自2002年以来,学校在教职工中积极组织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主动结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在思想品德、文化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问题、有困难、有障碍的学生,教职工中形成了“爱是一份责任,爱心帮扶人人有责”的集体氛围。三年中,全校教职工帮扶困难学生捐款23000多元,捐助各类物品折款数共达17126元,找学生谈话达97800人次,义务辅导学生89100多人次,家访7800多人次。涌现出一批帮扶先进代表。
 
    部分爱心帮扶先进个人的事迹。
    田金英 带领全班学生给北京宏志班学生捐款,个人捐款达2000元以上。青岛日报曾经追综报道。
    王新文 与多名学生结成对子,在经济上资助钱物共计千元以上。
    宋修桥 对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两名同学分别进行帮扶资助千余元。
    刘敬莉 先后与两名特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全方位的进行帮扶
     孙 颖  与福利院的一名同学结成对子,从心理上、生活上关心她,资助累计约千元。
    李  庆  帮扶一名外地贫困学生和其他困难学生,在经济上垫付各种费用千余元。
    毕海岩  带领全班同学把零花钱、奖学金等合计1088元送到了青岛市慈善总会,受到高度评价。青岛日报进行了报道。
 
     ⑸积淀学校文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名校文化是名校育人的主要精神内涵,是一种能产生持续持久能量的学校文化。  
    我校从确认“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的教风,到“办一所不选择学生的学校”办学目标的肯定。一种文化的同化作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促使教师事业心增强,促使教职工对工作必须极端的负责任。教师的教研和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在我校,自觉奉献,你追我赶,已经不单单是靠制度的约束,更多的是靠相互影响,靠大家形成的一种风气,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激发着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各项管理正逐步地走向规范。
    2.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我们突出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⑴ 实施修身计划,推进自己教育自己。实施修身计划, 以“仪、礼、孝、行”(即“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孝敬师长、行为自律”)的要求为支点,以“热心公益、爱心奉献、孝心敬长”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温文尔雅、诚实守信、品德高尚”为培养目标,倡导“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要求“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从小事入手,从做人的基本点做起。以此作为我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塑造新时期朝气蓬勃、礼貌大方、温文尔雅的中学生形象,以德励志、以德养慧、以德促学,树立五中特色的学生群体形象。
    ⑵ 精心设计走廊文化,为学生创设习惯养成的环境。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走廊上的每一块标语牌。建立起“学生书吧”,实行学生自捐、自读、自管;大厅改为玻璃透明墙;走廊挂起大镜子;每班教室门前摆上花架、花盆;学校还自筹资金改善教室环境等等,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陶冶和训练。
    ⑶ 校内校外紧密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家长与师生一同走进新课改。每学期都进行家长、学生评教。教师与家长,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选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军民共建、手拉手学校的作用以及家校结合,共育新人,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服务社会等。
    ⑷ 在新课改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校通过每年一届的教学年会不断总结教师的教学法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提纲导学、合作学习、巩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
    ⑸ 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全面成长。一年一次体育节、艺术节。始终坚持开设校本课程----活动课。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坚持每年都有计划的走出学校参加军训和夏令营、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实行班级值周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立起“五中电视台”让学生自导、自编、自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呕心沥血,甘将心血化时雨,
细育英才,润出桃花一片红。
 
    三、累累硕果,展示“两德双馨”的辉煌成就
 
    1.学校获得的荣誉
    1986年--1999年学校获市局级以上集体奖励统计32次,2000至今学校获市局级以上集体奖励统计74次。
    自2000年以来,我校荣获了青岛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青岛市职工代表大会先进星单位、青岛市红旗团委、青岛市“巾帼文明岗”、青岛市“三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控制儿童被动吸烟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组织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并连续多次获得青岛市教委文明单位、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委团队工作先进单位、教委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市中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中小学生体育节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科技教育奖、“市长杯”足球比赛初中女子组、市中小学生健美操比赛、学科竞赛的团体名次奖励。多次获得市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南区“安全校园”、“平安校园”等称号
      2.教师个人荣誉(市局级荣誉称号)
     近几年,教师队伍的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历层次高了,年轻教师占到了50%以上。学校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教学管理,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现在进入市、区教研中心组、骨干教师队伍范围的教师;参与市教研室编书、编教材、编制微机课件和出过市级公开课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多。市级骨干教师队伍已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
 
     2000年以来部分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
      胡  燕     青岛市优秀教师
      孙  青     青岛市优秀班主任
     孙莉华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王曙光     青岛市中小学、师范德育先进个人
     张   华     青岛市中小学、师范德育先进个人
     叶   芳     青岛市教学能手
     李   健     青岛市优秀工会工作者
    刘同敏     青岛市中学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  全省教育普法工作先进个人
    王恒林     青岛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  贵州支教工作“优秀支教队员”
    李红玉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工会工作者  青岛市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曹吉业     青岛市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
    吕英良     青岛市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志    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陈  涛     青岛市中学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
    姜爱杰     青岛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青岛市学生会工作优秀指导者
    王  雯     山东省高教自学考试优秀监考员
    宋慧东     青岛市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孙祖光     青岛市教育装备工作先进个人
 
    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牟  林   刘  颖   曹  轶   吕  娜    孙莉华 
      李延亮   王新文   宋  蕾   孙  颖
    青岛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示范标兵
     宋志凤  曹轶  王素玲  张华  孙恒玮  毕海岩  刘莉红
 
    3.学生的成功是学校的骄傲
    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校风、学生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我校带学生外出活动,处处都可以听到一片赞扬声。我校已连续六年代表全市中学生每年元旦参加全市新年健身跑活动,连续多年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精神文明奖,合唱团多次获得全市一等奖。学校的教学成绩、中考成绩一直是处在上升的状态。我校在2003年在全市化学、物理学科竞赛中分别获得了团体前六名的好成绩。03年中考考出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达一批次普高线的学生录取七十多名;04年重点高中初中推荐生直升考试九名学生进入复试,其中二中进入七名,有两名进入前十名,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05年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实现了学校提出的三年稳步上升的目标。近几年,我校在高一级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很好素养,很好学习潜力的毕业生已枚不胜数。学习优异的2003年毕业生辛洁,自选发展志向,中考以560多的高分进入青岛外事学校,在两年学完职高全部课程的同时取得了大专学历考试、英语考级、国际旅游导游等多个合格证书,提前一年毕业,被海天大酒店选录并安排重要岗位工作。2001年毕业生张志强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二中,毕业后又被保送到北京语言大学,在大学又是成绩突出。现在,我校学生的学习风气、文明礼貌习惯已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结束语
 
    青岛五中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雨洗礼,现在已是一所具有我市一流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学校。在“两德双馨”的引领下,五中伴随着青岛东部的飞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初中学校自强发展之路。
     在“紧跟青岛东部发展速度,建设我市东部一流学校”的号召下,五中人决心扎扎实实地干今天,满怀信心的迎明天,向着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标准的办学条件、优美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学校管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教育教学、优良的办学效益的市级精神文明单位而奋斗。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