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提升人文素养拓展实践活动案例
史地组 兰玲玲
作为中学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起不到的作用,新课标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因此,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特别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使学生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历史教学改革重要任务,而开展“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的活动是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了解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创伤、了解1946年-1947年中国军事法庭和1946年-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审判、了解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在历史教科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歪曲叙述。
2.通过《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这一活动,培养学生憎恶、痛恨战争和热爱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3. 在实践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以史鉴今”能力。
4. 通过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并写成书信这一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及竞争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1.课堂上组织学生了解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等大量史实。(包括课本内容以及搜集的的大量历史照片或历史资料)
2. 观看《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等影片,学生讨论观后感。(通过了解,注意让学生将日本中学生、日本人民同右翼分子区别开)
3. 学生通过网上、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包括新闻报道、论文、书籍等资料,分类整理资料,做重点摘抄。
4. 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拟草稿、确定发言人。
5. 小组共同完成修改草稿、定稿。(内容要表达出你对你的祖国、你对世界和平的热爱的强烈思想感情和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责任感)
6. 发言交流、寄信。
7.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一节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崇高的爱国主义素质,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自立自强、锐意创新、不断进取。通过近代历史时期的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抗日战争等丰富的史实资料,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靠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国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多种渠道的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育质量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要避免生硬地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今年适逢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在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诸如此类活动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最好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l 学生是否热心投入、积极参与是检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l 以学生是否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自我教育目的为评价效果的标准。
l 突出的主题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唤起日本中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战犯犯下的罪行及现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侵略历史的行径的了解、关注和谴责。书信的内容要有感染力。
活动中,为锻炼学生勇于参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淡化指导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