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为了神圣的使命(演讲者:青岛第五中学 张菁)

发表时间:2008-06-12 阅读次数:729
 
——“我为奥帆赛添光彩,敬业奉献在岗位”演讲稿
       百年奥运来到千年古国,中华民族一个百年梦想成为了现实,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因为“相约北京,扬帆青岛”,作为青岛人我们感到由衷自豪,青岛从此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帆赛!如果能亲身经历奥运、见证奥运、服务奥运,这将使我的生命彰显更加神圣光彩。
      为了神圣的使命,我怀着“为学生做榜样,为奥帆做贡献”的心愿,参与了奥运志愿者的选拔,从万余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奥帆赛志愿者。消息传来,我的学生们为自己的班主任“获此殊荣”而欢欣雀跃。“老师,你太棒了!”“老师,我们也要像你一样成为奥运志愿者!”我巧设情境,因势利导,在工作中用“神圣”二字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激情,用奥运精神鼓舞孩子们的斗志。我把北京奥运会的神圣与爱祖国结合起来,把青岛奥帆赛的神圣与爱家乡结合起来。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一系列迎奥活动中取得了多项佳绩,这也正是我们对奥运精神所有爱的诠释。
      为了神圣的使命,紧张忙碌的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没有让我放下为市南区英语公益课堂进社区的辅导,没有耽误青岛市交警英语沙龙口语培训的辅导,却挑战了我青春的激情,第一批报名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菁菁义教”志愿者团队。在中央电视台迎奥英语风采大赛中,不辞劳苦地辅导两名学生双双获得了山东赛区一等奖,展现了青岛中学生的实力和风采。这一切无声地记下我数不清日子里所有倾情的付出。
      为了神圣的使命,去年8月的暑假,当奥帆赛的最后一次测试赛——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在美丽的浮山湾畔展开角逐的时候,我有幸走进了这场盛会,担任颁奖仪式的志愿者。我的面前是外国运动员,我的身旁是市长和颁奖嘉宾,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运动员投来的赞许的目光,更是让我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一名奥帆志愿者的工作是繁重的,赛时期间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达15个小时,我经常背负星辉,满载月光,踩着疲惫回到家,却心怀充实与满足进入梦乡。
还记得工作之余我写下的心灵日志:今天在烈日曝晒达40°的海上颁奖平台上我带领礼仪人员演练了4个多小时,虽然我们晒黑了累瘦了,但我深切的感受到做一名志愿者既然选择牺牲享受,那就要享受这种牺牲……;今天我在部门会议上为国际帆联副主席David进行现场翻译,他赞许的竖起拇指对我说perfect……;今天我面对60多个参赛国的国家领队进行的国旗和国歌核对无一疏漏,我知道我的工作是代表国家形象……;今天奥帆委领导亲手将表彰先进的三枚志愿者之星奖章授予我的胸前,我由衷的体会到:我付出,我奉献,我骄傲的内涵。请别笑我孩子般的至诚,请别笑我忍不住流下的泪水,美丽就在这里,神圣就在这里,奥运精神就在这里。是奥运之帆让我感受到奥运的魅力,获得了神圣的力量!
      还有63天的直线距离,还有63夜的迎奥之梦,擦干眼泪的中国,要绽开美丽笑容,五千年的文化,要与五环相拥!中国加油,奥运来得正是时候。让祥云火炬传遍世界,让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点燃永远辉煌的中华火种!
      2008年8月8日我将正式踏上奥帆赛志愿者的岗位,为了神圣的使命,我将用辛勤的汗水架起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人民的友谊之桥,奉献智慧、贡献力量,圆满完成世界、祖国、人民的重托,让美丽的青春在志愿奥帆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