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名师、模课堂、促业务”,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表时间:2009-12-16 阅读次数:1065
——青岛五中充分发挥名师作用
简报第八期
 

 
    教以师为本,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能力,青岛五中以“科学发展,质量立校”为工作目标, 在扎实推进“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区域交流名师资源,本着“共享·成长·共赢”的工作理念,实施了名师工作室制度,给青年教师们“搭建小平台,发挥大功能”,在课堂实践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研修,共同提高
   名师工作室坚持间周一次业务学习、团队成员工作交流例会制度,把工作室建成学科教师研究教学、切磋教艺的专业成长“家园”。英语名师党员王虹老师带领组内教师认真观摩全国优质课录像进行组内大讨论,分析课堂的亮点之处,挖掘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习名师们丰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共同感受名师教学艺术风格。在集体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观点随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通过碰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落实常规,浓厚氛围
    名师工作室的四位领衔名师有计划地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经常性地深入工作室成员的课堂,对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物理名师王德前老师对组内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11月份指导周琛老师在华东六省物理年会上进行说课展示,并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说课培训;12月又指导王国元老师成功开设区片研究课,成果显著。
三、品牌示范,科研引领
    名师工作室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名师示范课活动,目前李雪艳、王德前、王虹三位名师已经进行了全校课堂展示,每节课,全校教师都要进行听评课,老师们认为名师示范课充分发挥了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很好的引导全校教师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迅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我校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搭建平台。
    青岛五中名师工作室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学名师、模课堂、促业务”,践行科学发展观,让教师感受名师的教育风格,找到自己将来要发展的方向。使教师在集体探讨与合作反思中提升自我研究的能力,为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