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组 姜春燕
11月21日下午,我开设了九年级思品《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区课一节。参加工作已经11年了,对于许多这个教龄的老师来说,今天已经硕果累累,而自己才刚开始接受这种锻炼,确实有些惭愧,8年的高中教学中,自己一直处于“无上级组织”状态,最近3年的初中教学使自己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提升较大。
反思一:通过这节课,我收获最大的就是集备的智慧、集体的力量。
我为此课先后进行多次试讲,学校领导和组内老师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群策群力,认真细致的帮我分析每一个环节,使我深受感动。我也更加明白,一节区课展示的不仅是我个人的教学水平,更体现着我们学校政治组的整体水平,所以,必须全力以赴。对于大家诚恳地建议我进行了合理吸收,从而使自己的课堂亮点突出。如课的导入环节,大家主张先声夺人,要有震撼力,在于芝隽、徐蔺老师的启发下,我以2008年经历的悲情事件创设情景,李校长还建议加上“多难兴邦”进行渲染,使这节课的导入吸引了听课师生。奥运会开幕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本课的又一亮点,其中,曹轶老师帮我精心设计了幻灯片的播放模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团委张菁老师给我提供了大量学校活动的一手资料、照片,使我的课堂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了思品课的课程理念,也成为本课的又一亮点。张主任和组内其他老师多次听我试讲,认真的指导让我对本课有了更进一步理解。我深深的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认真、充分的集备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教材,设计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二:要实现课堂的真正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小组讨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充分表达。这正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本节课在试讲时吸取了李书记的建议,设置有效小组讨论2次,而不是流于形式化,走过场。
我这节课上的“辩一辩”环节“你如何看待韩流现象”,给所有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韩国学生张振海本色的发言赢得了现场师生的掌声。其实,对于这样设置辩论环节的公开课,一般老师都会提前安排谁谁说什么,但我感觉学生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真实,所以没有刻意安排。我在课前一天找到他想了解韩国的文化,没想到周五早上他给我送来了那么认真的资料,让我很感动,决定对他肯定、鼓励,让他上台呈现给全班学生,没想到突出了课堂的情感目标的达成。生逸超同学自己举手要求总结性发言,引来师生的笑声,也说明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环节。此教学环节掀起课堂的小高潮。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我也更深刻意识到,今后的课堂上应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认真操作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根本所在。
反思三:,初三课堂教学应重视实效性,要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
新课程突出的是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我上的这节课,重在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初三的课堂,也要更关注知识的生成。试讲时,董校长指出要注意回归文本,回归课本,突出知识。这点我感受很深,一般准备公开课,都会搜集大量资料,教师往往会想多展示,从而课堂显得密度太大,重点不突出,所以,我接受建议,对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大胆的取舍,使课堂节奏合理化。现在的思品课堂倡导案例教学,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案例精心设问,让学生有话可说,适度引申,得出结论,如通过我国传统文言警句,由学生对比,得出结论,汲取其精华,继承传统美德。同时,结合这节课内容特点,我还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情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永无止境,需不断探索。尽管课前精心设计,课后也有遗憾,如本节课在处理第一部分知识时,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问题形象化,将政治性较强的理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的。
在我开课时,很荣幸也很高兴学校领导以及很多老师参与听课,这是对我的最大鼓励与支持,衷心希望听课的领导、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可小翅膀联系。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国家昂然向前需要不断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的学校大步前进需要发扬五中精神;我们个人不断进步更需要一种精神,我会以此为动力,今后多争取机会锻炼自己,使自己不断提高。
200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