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3-07-25 阅读次数:2059
          《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思考与分析
一、      判断题:参照学习活动的特点,请判断如下陈述的正误,并对您的判断做出分析说明。
1、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练习来克服学习错误。( × )
分析:在平时工作中,不知各位老师是否也和我一样碰到这样的孩子。在一次犯错后,教师给他指明问题所在,但第二次,这个孩子又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一而再再而三,说实话我作为教师的耐心一直在受着极大的考验。我想这个孩子在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错了,那为什么他会反复犯错呢?用心理学给出了一个合理答案:孩子犯错,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出发寻找原因。不能说孩子的发展水平有限,我们就可以听之任之。有专家曾提到:优秀的老师会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即不单会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还要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去做。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总忍不住长篇大论,殊不知,在这样的长篇大论中,孩子真正听懂了多少,他愿意听到了多少。也许有些言辞还会令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2、  简单地夸奖未必是对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肯而具体的批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  √)
分析:表扬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夸奖,表扬还要讲究艺术、讲究方法、讲究环境、讲究时机等。对于学困生,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这么说过:“后进生不缺批评,缺的是鼓励、表扬、感化”。的确如此,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表现消极悲观、不自信,在其他方面表现也不够积极,如果老师能抓住时机对学困生及时的表扬,对他们重拾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地肯定别人的方式,透过恰当的赞美之词,给人以无比自信的满足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  为了在教学中保持开放性,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 × )
分析:从人学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他们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从课堂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一是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正是基于上面的理论,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而应该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储备、认知习惯等进行课前预设。
4、  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观察学习并不一定通过模仿行为表现出来。( √ )
分析: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者学习,因此即使提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相匹配的反应,就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们如何去再现这种行为,并当他们失败时客观地予以指点,当他们成功时给予奖励。
5、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需要精讲多讲,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跑偏”。( × )
分析: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6、  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 )
分析: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一词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两个含义。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时,称为正迁移。上述两个例子都属于正迁移。
7、  尊重个别差异就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 √ )
分析: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8、  练习曲线是一条不平滑的曲线,表明学习进程是匀速的。( × )
分析:学习曲线有时又称练习曲线,人们为了知道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的快慢的详情,作为以后努力的指针,应用统计图的方法作一条线,把它表示出来。
二、      讨论与分析
请老师们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及评论,结合讲座中所学内容(比如,对于学习活动的误解,学习活动的特性等),选取一、二个角度来阐明你的看法,最好能够提供本学科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不少于300字)。
很早以前,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对动物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终于有一天,好奇心促使他将学校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看个究竟。为此,校长当然要惩罚他,不过校长既没有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也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传来家长发泄一通,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不容商量,这样的校长并不少见,而是要求麦克劳德解剖小狗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他愉快地接受了惩罚,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麦克劳德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
对于这则故事,有人认为,尽管麦克劳德(简称“小麦”)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未必与校长的这次宽容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且校长的处理有纵容之嫌,没有以此为契机教育小麦要“尊重生命”,如果小麦们今天对狗感兴趣就可以杀狗而不受惩诫,那,是否明天他们对人感兴趣就可杀人呢?
也有人认为,虽然不能把小麦成为解剖学家完全归功于校长的这次教育,但是,假如校长不是这样处理“杀狗事件”,而是大发雷霆,请家长责罚或者开除了事,那也真可能把小麦成为解剖学家的可能性给扼杀了。校长对小麦的处理是宽容而非纵容,他也惩罚了小麦的“杀狗行为”,但并没打击小麦杀狗的目的——学习生理结构的兴趣。而且,是否可以假设,如果今日不让小麦们杀狗,明日他们才会“杀人”;或者说,因为今日杀狗,探究欲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明日才不会杀人。
讨论与分析:美国成功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其实,每个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面对“坏”孩子,更需要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充分发挥正面、有效的教育作用。面对孩子,竭力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进行真心地赞扬,引导其成为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使孩子建立自信,迈向成功。这位校长几乎是以虐待自己为代价去换取一个遥远的不可确定的期待,并非所有做错事的孩子都会成为麦克劳德。试问,有几个教育者在面对这样的错误能如此平静地对待,相反,“吃一堑,长一智”,我更愿意相信适当的惩罚(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犯错的学生是有益无害的。纵观中国乃至所有的文明国家的教育史,没有人敢说,哪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中不存在惩罚犯错学生的规章。学习错误是能够反过来成为培养学生正面情感和态度的契机。
    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平日教学中,我是从课标理念和学生生活体验、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从中感到“新、奇、乐”。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在一节课中学生练习的气氛热烈,“加油”声不断,学生们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一开始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宣布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大森林”,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我就带着学生先做“抓尾巴”的游戏,先让一学生用自带的废报纸折成纸棒夹在身体后面做“小尾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先让学生体验要想抓住别人的“尾巴”是要加速的;完成了本节课的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们玩有目的,乐有所得。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启发、诱导学生不断地向学习的深度拓展、延伸,利用和“小豹子”比本领激发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扩散性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整节课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很少受约束,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营造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氛围,激励学生创造思考发扬团队精神。主要内容“快速跑的练习”,改变了以往以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并用篮球为道具,使学生对快速跑的练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轻松达成本课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