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下同写善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2-06-07阅读次数:473

生活中,学习中,“善”无处不在。当枫叶又一次红了的时候,让我们静心感受“善”给我们带来的“枫情”

青岛嘉峪关学校 一年级七班 王榕菲的家长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真真切切的点出来人性本善的真谛。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相信我们所有当家长的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何为有用的人呢?我的理解就是让她拥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

     在我的记忆里,王榕菲从小就是个聪明搞笑的人。有了她,家里就有了欢声笑语,就有了勃勃生机。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人口众多,上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下有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她就像一颗珍珠,被众人捧在手心里。我真的很担心这样极度的宠爱会不会让她变成一个无情,骄纵,不负责任的孩子呢?后来慢慢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只要你在上面悉心图画,总会交出一副美丽的画卷!当你告诉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们是明明白白知晓的。而言传身教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大人们的所作所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一次,我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导致了腹泻,浑身无力的躺在床上。就在这时,王榕菲把她平时盖的被子给我抱了过来,轻轻的给我盖在身上,上上下下的给我掖了掖被角,还把暖水袋给我拿了来,贴心的放在我的肚子上。然后跑进厨房小心翼翼的端出来煮好的小米稀饭。拿着她的勺子一口一口的喂我喝,每次喝之前还吹吹热气,不热了再喂我喝。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是暖的!这些所有的举动都是以前她生病时,大人们这样照顾她的,而现在都被她记了下来,并且学着做了出来。

还有一年的春节,王榕菲去海口找爷爷奶奶过春节。一天,爷爷带着她沿着美舍河走着去看木棉花。美舍河西岸都是漂亮的楼房,可中间有一段却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有些还是临时搭建的。还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房前玩耍。王榕菲问爷爷,“这里为什么这么破?”爷爷说:“这里是老市民或者打工者住的房子。他们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困苦,而他们的孩子往往到了年龄也无法及时去幼儿园。”王榕菲说:“他们好可怜呀!爷爷有钱没有?”爷爷说:“带的不多,你要钱干什么?”王榕菲说:“爷爷,你给我一块钱,我赠给那些小朋友们,让他们都去上幼儿园。”孩子的心愿虽然因为隔着一条美舍河而没有实现,而且这话听起来是那样的稚嫩,但是却让我看到了在她的心灵里有一颗叫“善良”的种子在发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仁爱,善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何能让这个优良的美德继续传承下去?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娃娃抓起,从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抓起!让这颗叫“善良”的种子在她的心灵里牢牢的生根,发芽,并茁壮的成长为一颗高大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