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注重数感培养 回归课堂本真

发表时间:2012-10-24
数感是学生对数学的敏感、精确、丰富的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示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教学时要优化知识结构的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断深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已的知识结构。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课堂因活力而精彩,凸显本真的教学氛围。
一、利用具体实物,体验数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没有精神压力、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只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才能对新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中,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天使姐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了主动学习的探究问题“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每个学生立即成为学习的主角,每颗心都能够随之飞翔!同时教师不厌其烦地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数一数“这板小方块”有多少个?帮助学生建立看到“几板小方块”就知道是几百个,听到几百个就能想象出是“几板小方块”。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数感。
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建立好表象,更难以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喜、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求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利用学习资源,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建立数感。教学时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现实生活走向学生视野,变得生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建立数感。
例如教学“认识重量单位”时,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凭空估计与猜测都没有根据,教学时让学生到市场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种瓜果、蔬菜及肉的重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充分体验数感。
数学猜测、估算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展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例如教学完100以内的数后,开展猜数游戏:教师心里想一个数(30),学生来猜。生:20。师:小了。生:50。师:大了。生:30。师:对了。依据猜数游戏,锻炼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认识数的意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