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镇江路小学 王晓杰
产生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使学生掌握验算方法”。从二年级就应逐步养成验算习惯,具有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而在教学中,验算方法的教学、验算习惯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验算题目求解后,通过逆运算或其他方法来检验起初计算,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过程,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反向思维或多向思维。验算是主体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主体正确解决实际的重要策略。验算虽是一种智能因素,但更是一种习惯的因素。分析学生计算,解题中的错误,大量的事实都能说明没有良好的验算习惯所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验算能力和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过程,要形成一定能力和良好习惯,需经坚持不懈地努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
主要做法:
我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时,要求学生既做“生产者”又做“检验员”。除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验算方法外,还抓住讲解例题、板演、作业练习等环节,按照题意有没有看清数据有没有抄错,列式是否符合题意,演算是否正确,答案合理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等步骤,引导学生“回头望”,确保“产品”合格才“出厂”。其中最要紧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克服只有遇到“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才去做“检验员”,否则只算不验的做法。只要有每做一题都要求学生做到“回头望”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严肃、认真、自觉的验算习惯。这样的做法和要求,必将会使学生的验算意识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从而为实现一个高素质的人打下最初步的基础。
教给验算的方法,让学生尝到验算的甜头。心理学研究证明:动机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而需要又往往是因从事某种活动有了收获,尝到了甜头才激发产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教给他们的验算方法,注意让学生尝到验算的甜头,这才是培养验算习惯的重头戏,要让学生认识验算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还在掌握其方法和不断的实践,而教给验算的方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式题的验算。让学生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知道加、减和乘、除是各有两种验算方法。对式题验算,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多提醒学生做一题验算一题,使之在头脑中扎下根来。
2、应用题的验算,这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验算习惯,发展验算能力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我认真注意到这一关键,并注意指导好。
基本成效: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周期性地练习,只有这样,习惯才得以扎下根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模仿性强,不少的习惯是通过模仿而无意形成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到为学生做出认真验算的示范,无疑是对学生如此养成良好验算习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我特别注意在讲解例题、板演练习、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的时候,每做一题都要一丝不苟地按“回头望”的步骤进行检查验算,久而久之,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方法、步骤进行验算自己所演算的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