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发表时间:2011-06-28作者:liyan
    一、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内容与课时安排: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照样子写句子,能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法,能正确分析段落,初步掌握分段知识,
能简单概括段意。
    4 ,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并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积累的巩固。
    5、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阅读复习中相机进行实践。
    6、进一步了解本学年段的习作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根据不足进行指导。
    具体安排: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时间:6课时
    2、形式:专题复习和训练评讲相结合
    3、内容:本册书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形声字,同义词,反义词,修改
病句,照样子写句子等。
    4、措施:
    (1)编写训练题一份,进行堂上练习。包含以上内容。
    (2)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专题复习,重点是掌握生字
词和修改病句,实词的词性。
    (3)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阅读复习:
    1、时间7课时
    2、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3、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及配套的阅读训练。
    4、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
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4)辅差工作不放松。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
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6)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
人人过关。
    (三)作文复习:
    1、时间:2课时
    2、形式:习作欣赏、修改和临场指导
    3、内容:进一步提高审题、选材能力,本学期自己的习作修改,进一
步提高。
    三、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名单:刘祯聪 姜文静 焦梅春 崔雨雨 王嘉琦 李天一
   (二)转化措施:
    1、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2、双向选择,“一帮一 ,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3、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4、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5、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6、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7、“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8、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9、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五、创新体现
    深化: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我们仍然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旧的知识上进行深化,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新的见解。
 
    拓展: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可以出现新的语言,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见识和锻炼。
 
    移情: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或以过多的作业来压学生,而是应该以多过平时的关心去关注学生。多问问学生的困难,少一点训斥;多了解情况,少主观臆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少自作主张。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多照顾。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