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
2.和谐教育: 所谓和谐教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需要的统一实出发,调空和优化教育系统结构中诸要素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
3.素质: 素质有三层含义:1.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我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2.素质还指一个事物的主要成份的质量,就人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德、智、体几个基本方面的质量。3.从"民族素质"来讲,固然要取决于每个国民的素质,但民族素质不是每个国民素质简单的总和,它与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民族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
4.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说,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的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具备的方面,通过教育和实践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得充分的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
5.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它偏重知识传授,偏重考试科目,偏重分数,偏重少数学习尖子生的培养,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 |
6.创造教育: 适应未来经济、科技、社会急剧变革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一切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强化创造意识,揭示创造发明机制,引发创造发明动机和坚定创造发明信心,训练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智力,培养创造发明个性品质,启发创造活动和增长创造才干的教育。目的是克服传统教育单一的教育形式,死板合僵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只注重传授知识,不重视培养能力,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封闭地办学等弊端,适应急剧变革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 |
7.情境教育: 教育方式之一。通过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
8.学习潜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表现的学习可能性。与现实的学习能力相对。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教师指导,可以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有的心理学者认为,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如理想、求知欲、坚持性等心理品质也是构成这种潜力的重要因素。 |
9.发散思维: 又译"求异思维"。与"辐合思维"相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提出的思维类型。从心理测量观点看,是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征是个人的思想沿着许多不同道路扩展,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由于它常常得出新颖的观念与解答,被认为与创造性关系密切。 |
10.迁移: 亦称"学习的迁移"或"训练的迁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运动技能中都可产生。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影响。现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干扰作用。按两种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相应划分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积极的正迁移与消极的负迁移;顺向迁移(亦称前摄作用)与逆向迁移(亦称倒摄作用)。 |
11.情境教学: 运用具体行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口语为基础,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其教学方法最早用于外语教学的口语训练,以后扩展到其它学科。 |
12.教育媒体: 在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媒体。其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对教育的效率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教育媒体可分为:传统媒体、单向媒体和双向媒体;课堂教学媒体和远距离教学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触觉媒体和视听媒体;真实性媒体、模拟性媒体和符号性媒体等。 |
13.课件: 专门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帮助教师和学生使用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按结构可分为固定结构型课件、生成型课件和智能型课件;按教学活动方式可分为操练与练习型课件、指导型课件、咨询或对话型课件、模拟型课件、游戏型课件、问题求解型课件等。 |
14.探究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以言语交流为主。学生必须具有足以进行提问与讨论的言语技能。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易又不能太难,而且必须在适当时刻,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选出启发性问题。其实质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
15.教育技术: 亦称"现代化教育手段"。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机、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和语言实验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扩大了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与质量。1974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专门用于教学的"实用技术卫星",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人们进一步探索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的最新成果给发展教育技术带来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