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苏教版第十册第三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

发表时间:2011-10-09作者:张田田

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运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教学应该逐渐以自学为主,能够运用一些识字的方法记住并会写生字,并且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虽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不过老师也应该有适当的提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3、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
(原目标设计单一,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修改后的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通过教师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应该把这种差异转化为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4、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原目标的设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的体会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重新修改的教学目标,借助朗读训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这才是学课本的真谛。)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