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房子里有一个坐着,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是石头的。后来,我吃了一个冰激凌,就回家了。
学生的习作写的十分的简洁,观察比较仔细,内容能按照游览顺序来写。对于我们游览过中山陵的人来说是能够读明白这位学生所写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要求,同龄而且没有到过中山陵的学生读后可能就会不明白作者写了什么。由此可见,这位学生这个习作片段表达不清楚,就学生所写的最后一句来看,没有谈出自己的感受,与前文意思不符。为了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我将与学生这样交流:
阳光寄语:老师也去过中山陵,不过从来没有在意有几个“孙中山”,而你留心观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叙写,让未去过中山陵的人看过你的习作后一定会留心瞻仰孙中山的。从你的习作中可以看出这三尊孙中山像是有不同的,你可否就其中一个进行叙述。写写这尊孙中山像的样子、有什么动作、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呢?这样会让人对你的习作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修改一下,相信你的习作会更好!
修改建议:
1、题目与习作的内容不是很相符,可否根据习作内容起一个更好的题目?习作写得要清楚,开头应是“看到三尊孙中山像”。
2、你看到三尊孙中山像,选择其中的一尊进行描述,写写这尊像的样子,有什么动作,并谈谈你看到这尊像的感受,作为习作的重点写一写。
3、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推荐你读读《“东方之珠”》《山坡上》这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如何进行景物游览的,抓住了哪些重点进行描写。可以根据文章表述的形式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抓住重点来写。加油吧!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会观察了,学生在写习作的时候才有素材、有话可写,从能将平日积累的词语运用在习作中,充实习作。如李老师的习作课,实现就根据习作目标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观察,积累素材,并根据老师表格的提示重点观察。对于刚起步写习作的学生,他们不会观察,老师可以进行提示,并且列出表格来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学生写起习作就会感到简单,而且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除此之外,不同的习作有不同的叙述方法,老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最简单的习作套路写法。例如学生写的《星期天》,这是一篇游览景观的文章,写的顺序就是开头,根据游览路线写所看的景观(重点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结尾。这样学生写的时候既不会走题,也不会内容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