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一字一字的、根据课文长度准确调整阅读速度。(第三学段——高年级语文阅读标准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修改的教学目标中,具体提出怎样就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目标清晰,知道高年级了应该怎样才算达到学习目标。)
2、通过低、中年级所学的识字方法,认知本课的9个生字,抓住重点难点字进行区分学习。(原教学目标中,只笼统的要求学会9个生字,没有重难点进行区别。高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谓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是说课文中的生字主要靠学生自己学会,学生应该业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比较系统的识记汉字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只应对学生生字的学习作必要的指点和检查。教师和学生不应该在识字教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使高年级的识字教学适应高年级的阅读和习作教学。)
3、根据这两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景和整篇课文内在的联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新课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阅读到习作,都突出了想象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原教学目标单纯的提出展开想象,没有引领作用、没有指向性,学生会很茫然。只有制定了翔实的计划,引领学生怎样开展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才能达完成学习目标。)
4、通过课文四幅画面的描绘,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原教学目标只单纯的要求体会草原的美丽可爱,到底有怎样的美丽可爱之处,没有明确提出,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清晰,指向性强、操作性强,适合学生理解记忆。原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兄弟民族之间是什么与什么民族之间,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就很清晰,直观的了解到是蒙汉两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