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谈对数学好玩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1-10-09作者:纪海荣
    在讲座中聆听了专家提出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都离不开一个“趣”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让数学好玩,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提出来的。李老师的课例为我们呈现的是“聚焦认知冲突,让数学好玩”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我对”数学好玩“有了更深的认识:数学好玩不单是设计一个好玩的游戏,让学生去玩了就是好玩,而是要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思维碰撞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保持求知欲并使思维达到深度。坚持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创设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空,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玩”数学。
1、 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李老师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追问中诱发新的认知冲突,在教学生成中放大个别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暴露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租车问题:36个同学,每辆车最多坐5人,需要几辆车全部运完?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利用点子图得出的答案有36辆、18辆、12辆、9辆……当老师提出至少需要几辆车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的说7辆,有的说8辆。在这里出现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到底是7辆还是8辆呢?学生分别说了自己的理由。接着,李老师让学生现场模拟,答案是7辆的同学清楚地看到剩余的一个同学也需要一辆车,也就是8辆。接着,追问:如果是37个同学坐车呢?诱发新的认知冲突:有的学生将余数与商相加得出了9辆车的结论。使学生的问题一下暴露出来。解决了租车问题后接着又出示了一道买福娃题:老师拿了36元钱去买福娃,每个福娃5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福娃?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这时教师接着说:“我们刚刚强调过,余数并不多余,我认为应该是8个。”教师故意在此设疑引起冲突,使学生已有知识与现在的问题发生碰撞,引起学生重新思考:剩余的1元钱不能买一个福娃,应当舍去。李老师引导学生用“过电影”的方法再现了刚才的情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这节课上使我们看到了设置“认知冲突”不是为了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而是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引起火花,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2、 提供鲜活深刻的素材,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提供如下探究素材:(1)每人1个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斜边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2)每人1张透明方格纸(6×6),每格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每人1个用吸管做成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斜边是3厘米);(4)同桌1把剪刀。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小贴士”:(1)请利用手头的这些探究材料,通过适当的操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2)请你想办法说明你们的发现。学生面对如此直观、可动、开放、又颇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素材,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课堂沸腾了起来。首先,提供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把它覆盖在平行四边形上通过最基本的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次,由于有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知识支撑,加上有一把剪刀作为操作用具,学生很容易想到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利用转化的策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通过对活动平行四边形的操作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学生在这样“好玩”的探究活动中,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刻,把握其内涵,直抵其本质。正是有了如此鲜活生动的探索素材,才能演绎出如此精彩的探究活动,数学课堂由此而“活”了起来。
    在李老师的课上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丰富的素材,如探究环节提供了点子图,形象直观地进行模拟。练习中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结合对生活的认识应用所学知识。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