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课带给我的思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事物在变化。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教学观念与策略的转变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育并不是告知,老师讲明白了,不代表学生学会了。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竭尽所能,声嘶力竭把教学内容讲得委婉动听,这或许会让来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但对于长期沉浸于课堂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堂稍微精彩的“满堂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尤为如此。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普适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和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如果我们能紧扣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设计出一系列和真实情景、主题相关的任务供学生解决,并及时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反思我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说明取得的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
把知识告诉学生,或许他们会暂时存放在脑袋里,但是如果他们忘记了,老师就得重复劳动了。有耐性的信息老师可能会重复几百遍,但能为学生重复一辈子吗?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信息技术这学科,我们强调的是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技能。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做法,学生可能会进行模仿做出来,但不会有很深的印象,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了解决,就会留有更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在设计修改字的颜色时,在学生找到了修改字体颜色的工具按钮后,提出任务,把一行字改成蓝色。然后转播学生改后的效果,会发现学生改的这个颜色有好几种。然后老师就提问,这个蓝色应该是一种还是有多种?给出答案,实际上蓝色是只有一种的,那哪一种是正确的?怎样确定是不是正确的?这时再进行这种颜色的设置,学生就会知道,每一样尝试都会带来新的发现。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发现。
在新课程中,我们在乎知识的形成而不是知识的结果。“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老师切勿向学生传授老师的一套完美的观念,这样只能让他们囫囵吞枣——吃不消。应设法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掌握信息技术处理技术,什么是正确的,错误又错在哪里……这才是新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达成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通过自己的尝试,去发现新的知识点。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的精神在于从人的生命内部引发,不是外部强制的。”探究与学习的欲望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自主发现和探索学习能力。
本节课利用感恩节为契机,设置感恩的情境,既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而利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作引导,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实在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
设计的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并让学生了解,学习到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干什么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
三、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承
传承,在汉语词典里是“更替继承”的意思,既有继承,也有更替。继承什么,更替什么,就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围绕信息技术课的整体培养目标,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某一个软件的使用,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学习的方法。因此,在继承的时候,学法的传是必要的,既让学生能够用提炼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同时,更替也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真正实现知识和方法的传承,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架构进行把握,对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对学生方法的掌握程度,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在这一方面,本课的设计就存在较大的缺憾。首先,在对前启课的前承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方法熟练程度分析不够,没能设计相应的承前启后的过程,来复习熟练旧知,使得新授的内容花费了较长时间。在以后的课堂中,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走向。
其次,在为后续课的铺垫时,教师应当更明确的提炼出学习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告知学生,在以后学习任何软件或知识时,都可以采取这些方法。尽管课堂教学中,在进行了任务的自主探究后,让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总结,但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成板书,加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有思考,有改变,才会有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真正做到精心准备,全心投入,耐心辅导,静心反思,使自己和学生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