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近英语。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畏惧心理自然会有,但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近英语,从而喜欢英语这门课程。
1、教室环境生态化。
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用英语来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上下功夫。学生一进教室就触目可见,触手可及,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英语氛围,宛如置身于英语王国。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英文卡片,在教室的各种物品上都贴上卡片。如:门上贴着写有“door”的卡片,窗上贴着“window”的卡片等。还可建议学生及家长把家里的各种物品也贴上卡片。给学生营造英语氛围,使他可在无意识中学习英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课堂教学轻松化。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使课堂轻松化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中把一些英语歌带进课堂,可用课本上原有的曲调给学生们编词,也可介绍一些课外的外国歌曲,这样既能调节学生紧张的神经,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感到有些疲倦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刺激。做游戏、分角色表演、竞赛等是很有效的办法,说一则英语笑话,讲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师生交际“西方化”。
师生会话坚持用英语来交流,形成浓郁的交际氛围。如:要他们叫我Miss Zhang,而不要象叫“王老师、李老师”那样叫我“张老师”,第一句话就杜绝他们开口讲汉语。在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再也听不到“老师再见”,取而代之的是“See you tomorrow”和“Goodbye”。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英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来创设语言介绍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练习和运用语言。这种方法对于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例如:教有关“职业”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再辅以动作来表达意思。如新授单词“doctor”时,我先戴上借来的医生帽,再做用手把脉状,嘴上还自问自答,“What’s my job?”“I’m a doctor.”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词义,无需用枯燥乏味的中英对照来解释。
2、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授新单词“dark”时,先出示学过的“park”,让他们读两三遍后再出示“dark”,鼓励他们自己先读,有的同学不用老师范读就能根据读音规则标准地读出新单词了。
3、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对子、全班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练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话能力。如小组操练表演对话,同桌操练英语句型,一堂课多采用这些方法,学生的掌握程度就远比单单和教师操练要好。
4、时刻注意给学生以成功感,对学生的提问因人而异,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们有了成功感,就会对学英语更感兴趣,兴趣又会产生更大的成功,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就拿六⑵班的小男生少华来说吧,前几天课堂上非常认真,不像以往那样喜欢开开小差了,我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了他,还让他们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唉,说来真神了,他现在不但上课认真听讲,就连作业也做得清清楚楚,像换了个人似的,看来成功教育功不可没。
三、开展情景化的英语活动,使学生会学英语。
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学生逐渐学会了用英语思维。有了思维能力就应该运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呢?
1、分角色表演。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如能用幻灯或图片提供直观情景,效果更好。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不仅能朗读课文,而且能脱离书本,完全用自己的话来说,达到了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表演完“May I come in?”这段对话后,有人上课迟到就不再大喊一声“报到”了,换之而来的是模仿得维妙维肖的“May I come in,Miss Sheng?”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2、在游戏中培养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但做起游戏来就不同了,注意力集中持久,在玩中学习效率很高。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例如:在教“What’s this?”“It’s a bird.”这段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做一种动物的动作,如:cat,就做猫叫时的动作,其他学生齐声问:“What’s that?”再叫一位学生回答:“It’s a cat.”在游戏中,学生人人都开口了,达到了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