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装满昆虫的口袋

发表时间:2011-10-17作者:辛毅
     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自己表演,而是为了引起和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如果学生学得好,这节课就是好课。” 《装满昆虫的口袋》(北师大版三下)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文章的语言平实易懂,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内容并非难事。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却非易事。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因此我侧重观察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时,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如: 师:你理解很到位呀。那么猜一猜“鸟栖虫居”的“栖”是什么意思?
生:栖是栖息,也就是住的意思。(让学生猜一猜“栖”的意思,这样很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乐于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
师:是的,联系上下文你就能猜到这个字的意思。(出示意思)这个字是指鸟停留在树上。在这儿指居住、停留的意思。(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蠕虫”是什么?你见过蠕虫吗?
生:见过。
师:任致宇见过,你来说一说。
生:就是在水底一“固泳”一“固泳”。(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
师:那叫“蠕动”。刚刚他说了一句“在水底下”,我发现任致宇很会读书呀,看文中的蠕虫就是生活在水底下。其实蠕虫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图片),(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意思。)这就是生活在水底下的蠕虫,看了之后,你有什么词语想形容一下它?
    本课借助多种学习方法理解词语,让学生明白重点词句它们凝聚了每篇文本的精神内涵,紧紧围绕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便能立体丰满地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从而升华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学生喜欢,意味着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与程度高。参与积极性高,这是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它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真是值得我借鉴。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