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从字面上来看就将课磨出来。看其他老师的磨课经历,细细品读也不过个把小时,可是真是自己参与了磨课才体会到磨课的不易,才体会到磨课的精妙之处。
在磨课过程中,我担任了教学环节及评价的观察,这对于我来说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在看到宋阳老师的初次教案时,我就抓住教学目标和环节,提出了以下的一些个人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低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宋老师本课的目标设计可以有这方面的体现。如课文中“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气”。这些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小鹰学飞时的困难,对待困难它勇于克服的勇气。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这一目标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建议。
1、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很重要,请你读一读这两个词,再读读句子。(鼓起劲 拼命)
2、你能联系课文和自己的感觉说说“鼓起劲”是什么意思吗?
谁能用“拼命”造个句?你觉得“拼命”什么意思?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只不怕苦、不怕累、好学的小鹰,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4、小鹰鼓起劲,拼命地向上飞,它已经很累了,连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了,这就是急促地喘着气。你们能像小鹰这样急促地喘着气吗?把这句话读给同桌听。(同桌两人互读互评,指名读。)
观摩了宋阳老师的第一次出课,的确看出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联系课文和一些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除此之外老师还运用了图片以及动作表演辅助学生理解词语,学生的理解很到位,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我们发现了宋老师课堂环节设计的一些问题,如时间的安排。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向讲透讲完课文,必须有扶有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方法的掌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理解。对于这一点,我以往上课也出现过此类问题,总是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面面俱到,反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不自由,学习方法掌握不熟练,致使学生日后自学能力不高,方法单一。在评价方面,宋老师多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不过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老师一定要指出,而不是一句带过,令学生不知道自己所说是对是错。
经过交流讨论,各个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让我在聆听中反思了自己教学的不足,学习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宋老师也在一遍遍的修改、提炼中,令自己的课堂越发凝练,时间把握准确,环节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读多数,课堂中更多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种方法的训练。这就是一种提高。
虽然自己在磨课过程中只是承担一个观察讨论交流的任务,但是在观摩、交流中我仍感到自己的提高是很大的,在反思中成长,在磨课中磨练自己的专业能力。十年方磨一剑,为了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磨课虽辛苦却也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