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发表时间:2011-10-17
      本课例的整个教学围绕着解决相遇问题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条主线展开,力求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相遇问题。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收集信息——添加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整理信息理清解决思路——解答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借助生活事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观看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媒体播放王明和李华上学的动画情景,诱发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过程。动画情景的内容大致如下:王明和李华分别住在学校的两侧,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5分钟两人同时到达学校。结合观察到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两人的运动过程。在这段教学中教师借用动画情景,引导学生初次感知两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相遇问题的特征,建立初步表象。同时,理解“同时”、“相对”、“相遇”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用上“两人”、“同时”、“从两家出发”、“相对而行”、“在校相遇”等关键词描述他们的运动过程。同桌两人边表演边用上“两人”、“同时”、“从两家出发”、“相对而行”、“在校相遇”等关键词描述他们的运动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1)同桌两人用文具代替两人边演示边描述运动过程;(2)同桌两人边打手势演示边描述运动过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王明和李华的运动过程。这一段教学教师让学生充分演示相遇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相遇”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遇问题的表象。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得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还要学生去观察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知道两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比联系,他们对该题的解题方法理解就更深入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对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