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新课程即将结束,马上进入紧张复习阶段,那么怎样复习才最有效果呢?结合学校的课题理念,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抓好预习关。
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让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时,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看一遍,需要学生眼、口、脑、手四位一体。这个方法分四个步骤进行:1、看一看复习内容。预习首先看一看要学习的内容。2、读一读复习内容。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没有多少印象,看完后,还要求学生认真读一读复习内容,真正知道学习的内容。3、用脑想想想知识点。读完后,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这块知识点包含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有什么特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理一理知识点。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记录下来。并且可以用笔做一做书上的练习。做是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学生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相对照,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好课堂关。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好场所。因为有了昨天的预习,肯定有同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提问、学生解答交流的方式解决,体现一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中,老师除了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后,还需要为学生指导复习的方法。在开始的几节课中,我们让学生感受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如:第一个环节是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让学生罗列出已经学习过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可以利用表格从知识的几个方面去整理,也可以把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个作用是找一些灵活的、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题目,把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学以致用的。
三、做好检测关。
学生所做的努力,如果能给学生及时的检测,并及时评价。一方面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大一些,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会更加注意力集中,课后学生也会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使自己在预习时要更加努力,更主动些。
我们把期末阶段的总复习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评价,又是后进生的辅导。真是搞的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教师也没有半点喘息的时间。那么,怎样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如何上好复习课?我觉得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子走近学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复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确定最需要复习什么,自己梳理知识和题目呈现形式,自己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同桌互相出题目考查等。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导,怎样指导;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做得最多的是巡视、倾听、参与、引导和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