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养成、性情的发展、品格的完善、潜力的挖掘,每一步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可能更加想知道“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为孩子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做智慧父母 助孩子一生幸福!
什么是好习惯?好的说话习惯,好的倾听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可低年级的孩子应该重点培养哪些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我搜集了对低年级班级管理和教学特别有见解的骨干教师的经验和感受,总结了在这个阶段特别容易被家长忽视的而且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几个习惯问题,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交流,希望能为我们的孩子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有所帮助,能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在座的各位家长有一点儿启发。
1、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贯穿一个人终生的大事,如果小时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关于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我们家长都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
书写:必须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明确的书写要求(手离笔尖有一寸,眼离本子有一尺,胸离桌子有一拳书,脚臂平放身坐直,本子放正头稍低,一笔一画认真写,作业干净又整齐),如果错误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一旦成为习惯,再改就比较困难了。再就是在家里要为孩子设置固定的写作业的地方,创设安静的环境,要求孩子做到写字时不东张西望,不做其他与写字无关的任何事情,养成专心写字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比较快的书写速度,比较高的书写质量,不至于养成边写边玩的坏毛病。
读书:要求孩子一定明确老师读书的要求,比如说:读书的姿势、读书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会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圈点勾画)、读书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课文,还有配套的课外读物,尤其是读课外书的时候,因为孩子认子比较少,所以提倡母子(父子)同读。一二年级要读完《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还必须要读完一本名著。作为家长,应该适时适当地引导孩子选好书、读好书,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只要能够坚持,到六年级毕业的学生一定能养成终身受益的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家庭作业:引导孩子认真的对待每天的家庭作业,不管是口读的还是书写的,不管是常规的还是实践操作的,都应该和孩子一起来认真的对待。具体该怎样去做呢?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应该先拿出记作业本,逐项完成并挑钩。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学习应该为生活服务,学习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生活中识字(走在马路上经常认一认广告牌、路标等上面的字,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加大识字量,从而能够尽快的实现独立阅读。)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的学习中建议家长一定不要提前教,但一点要提前体验。(克和千克)英语学了,就在日常生活中用,越用才会越熟练,才会越灵活。会说善听的学习习惯。会说是一种能力,善听是一种美德和修养。我们尤其要改变对孩子倾听指向的误导,经常听到家长嘱咐上学的孩子,好好听老师讲!其实,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已经不是老师讲大家听的灌输式的教学,课堂上只听老师讲你可能仅仅知道了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东西,要想真正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必须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认真的倾听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并积极思考谈出自己的看法,在争论与探究中逐渐把知识构建起来。因此,从小养成善听会说的好习惯,为孩子一生负责。那么,从现在开始,请让我们的孩子,与谁说话眼睛必须看着谁,学会用眼睛去沟通,用大脑去交流。
2、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很惊讶的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生活中休息没有规律、做事特别慢腾,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中也非常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来教过一个孩子叫文文,他非常聪明,但自理能力非常差,早上起来,如果就让他自己把衣服挂到衣架上,这一件事情绝对能忙活整整一晨读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挂上,家长原以为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与学习无关,只要抓好孩子的学习就行了,殊不知,文文学习中因为这些生活习惯问题带来了一些的麻烦,课前准备,他要比别人多用好几倍的时间才能把上课用具找齐、准备好,有时准备好的学具放在书包里也找不找,因为这些事情在家从来不用自己动手找,只用脑子就行了。等着一切准备妥当,下一节课又开始了,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他就不能很快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去,(有时半道还要上个厕所)这样的拖沓致使课堂上学习状态不好,学习质量不是太高。课堂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因为他打开文具盒、拿出铅笔、橡皮、开始书写的时间总比别人慢半拍,因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学习上便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看到这种情况家长很是着急,然而不管在学习上怎么督促,怎么教育,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也没有任何改善,最后,跟家长进一步沟通才达成一致,文文的问题不是出在学习上,要想改变学习状态,必须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入手,不管多慢要求文文必须自己穿衣、穿鞋、戴帽子,家长与学校结合起来,文文的学习很快有了起色。各方面都能稍快一点了,然而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可是一件比养成好习惯更麻烦的事情。
由此可见生活习惯非常重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每天洗脸刷牙定期剪指甲;能保管好,并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做等等。
3、 良好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叮嘱孩子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人生活在社会中,处处需要有规则意识。然而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他将来的人生之路铺好基石呢?这是摆在我们家长和老师面前一个企待解决却又是特别棘手的问题。
和孩子以游戏的形式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则,再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去执行。
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习惯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心中装的太多是自己,很少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孩子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的根源在哪儿呢?是我们!是我们家长自己一手造成的! 过度的溺爱、极度的的关爱和无限的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有孩子心中有他人,能够善待他人,他才能团结欣赏周围的小伙伴,并以之为榜样,快乐地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集体中,并从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不断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不断有新的前进的目标,才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在不断完善自己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