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形成表象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生活中见到了许多物体的模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只是对图形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概念。
备课研讨建议:
1、 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引导学生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形状的物体时,不要怕会耽误延迟时间,让学生多说说,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物体。
3、 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不断肯定学生的想法,科学地进行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如:在给形状起名字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4、 在拼搭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想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拼搭出各种物体,老师的指导也要深入,操作材料准备得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