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自主管理经验介绍

发表时间:2014-04-17 阅读次数:680

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级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进行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具有精力充沛、喜动好奇,缺乏经验和自制力,思想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活动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尤为依赖老师,但是他们又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下放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自主管理,顾名思义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我运用一系列手段。

首先,我在班中举行了“我做值周班干部活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在组建班级之初,在全班举行了“我做一周班干部”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拥有公平的机会做一周干部,帮助老师管理本组的同学。例如:收作业、组织同学们打扫卫生、课间带领同学们开展有意义的课间游戏等。然后在每周结束时,对值周班干部进行全班评议。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使我们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更可贵的是使我从中发现了一批在管理方面具有潜力与才能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日后的相互竞争,在我们班上形成了一支能力较强的“小干部”队伍。

其次,我在班中长期进行优秀小组评比。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集体荣誉感强烈,会表现出具有明确的统一目标,拥有较强的团队精神,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就是我们教师常说的“抱团”现象。因此,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集体是否积极向上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就必须首先使学生与班级之间产生浓烈的归属感与供需感,既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集体,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集体需要自己,自己是集体的主人,自己的荣辱与集体的荣辱息息相关。学生与班级的这种归属感与供需感的培养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促进每位学生都尽快地产生对班级的依赖。

在班级管理中,我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班中长期进行优秀小组的评比。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天由各组小组长对组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值日、作业等项目进行检查,对于在单项中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为了对小组长的检查起到监督作用,并督促其认真对待,我还安排了不定期的抽查。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在各小组长对各项评比检查完毕后,抽出一组,由其余各组组长对这组成员进行重新检查。并根据抽查结果,让全班同学评一评,这个组的组长是否对工作认真负责。每个月在由学生对每天的评比结果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对这些小组再进行鼓励与表扬。通过这两项活动,我班逐渐形成了“人人为集体,我做集体小主人”的积极向上的班风。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仅仅靠几个班干部、三好生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和班集体共同进步。

班级自主管理的切合落实,不是只要拥有了一支优秀能干的“小干部”队伍和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时间与空间。我本着“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还管理于学生,还自主于学生”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作了一系列的安排。

首先,还时间于学生。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总是将时间统得过死。每天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几乎时时、处处都可以见到班主任的脸。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往往做任何事情都依赖教师,从而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与惰性。经过思考,我将一些传统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如早自习、午休,这些时间相对比较固定,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每天由各科课代表根据前一天的学习,自主安排自习内容,并且自己组织同学们进行学习。

其次,还要还空间给学生。在儿童的世界中,他们的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成人不一定能够掌握和理解,但是孩子们是很认真的。所以,我总是极力促进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如果在活动中出现了困难,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可见,我们的孩子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幼稚,只要教师勇于真正的将管理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班集体就能真正成为每位学生的家。教师松一松手,换回一片蓝天,让云朵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