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就是对语言现象的解释,为的是揭示语言规律。很多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问题在于教学者错把现象当本质,教给学生的是现象,而不是深层的语言规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英语研究,我深深感受到,国内的一些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很多时候是在“盲人摸象”,没有看到英语语言的全景图。很多人以为学习英语就是有一定词汇量,能读懂英语文章。其实,这样学到的充其量不过是英语文字(word)或文本(text),而不是用来灵活交流的英语语言(language)。如果学习者不懂英语语言的思维规律,就无法真正运用和驾驭英语,无法创造性地去说和写,而只能是通过英文文字来获取信息内容。打个比方说,这样的人只见过乐谱,没听过音乐,更不会作曲。
在求索英语思维表达规律的过程中,我也是随着自己所见到的语言现象增多而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对英语思维表达的论断或解释的。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那我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与大家分享的“英语学习四步曲”。
第1步 首先,我们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形式,这可谓外语学习的起点。比如上文的例句中,有的couple后边用先行词who,而有的couple后边用先行词where,这是为什么呢?在搞不清楚之前,没关系,先把问题存疑,时刻放在大脑中,带着这个问题在今后的英语阅读中继续观察和收集类似的资料。随着积累的语言资料的增多,再加上自己的思索,很可能就探索出语言规律了。 这一步很重要,它是英语学习的起点,没有这一步,下面三步就无从谈起。没有关注就没有学习。就算你读过再多的英语文字,如果你没有关注英语语言的结构特点,不去分析与思考,那么你还是无法掌握英语的思维逻辑,看过的那些句子依然不是你的。也许你能照猫画虎地模仿造句,但是由于没有英语的思维逻辑,你无法判断英语句子的对错。
第2步 在关注特定的语言形式结构之后,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理解形式背后对应的逻辑语义上。因为特定的语言结构必然是表达特定的意义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个意义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而同一个形式也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以句子“He is playing tennis”为例,这个句子很简单,很多读者可以将它的意思脱口而出:“他正在打网球。”那么请大家考虑下面这些句子该如何翻译。 2a. A:托尼在哪儿? B:他正在打网球。b.他打网球的时候从来不戴眼镜。c.他最近老是在打网球,是不是下岗了?d.他明天上午在办公室,下午他要打网球。 这四个场景谈论的都是他打网球一事,那么这四个场景中的“打网球”该采用play tennis的何种时态形式呢?其实都可以译成“He’s playing tennis”这个句子,具体翻译如下。 3a. A: Where’s Tony? B: He’s playing tennis. b. He never wears his glasses when he’s playing tennis. c. He’s playing tennis a lot these days. Do you think he’s lost his job? d. Tomorrow morning he’ll be in the office, but in the afternoon he’s playing tennis.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语言形式(He’s playing tennis)可能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同样道理,同一个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结构形式来表达。比如d句中的“打网球”也可以译成“He’ll be playing tennis”。 关注形式是起点,理解意义才是关键。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于语法书,或者自己研究与思考,又或者直接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请教。
第3步 上面两步是最难的,需要持之以恒。在弄明白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之后,我们还需要专门地去记忆这样的关系,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只有记住了,我们才能在需要的时候采用正确、恰当的结构形式来表达。
第4步 最后,我们要在阅读、写作、听力、口语中检验和运用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尤其是在阅读中,我们应继续检验自己所总结的语言规律是否正确。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印证,甚至是不断地修正,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英语思维规律,也才能自信地写英语和说英语。结语 我相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都有过困惑、迷茫、沮丧、挫折甚至是痛苦的感受。当我们遇到英语句子看不懂时,当我们心中有千言万语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时,这些感受尤其强烈。这些我都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不过,我想告诉大家:困惑是福。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据说,耶稣在布道时,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困惑是福”。对于那些学习英语时感到困惑的读者,我想祝福你,因为你是一个有福之人,因为只有困惑才能激起我们寻找答案的动力。探求未知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精神之旅,探求的欲望会促使我们不断学习,直至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