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分享:小学教育可以比你想象的还宽阔

发表时间:2012-06-04

小学教育可以比你想的还宽阔

 

推荐人 综合实践组长:刘静

 

   小王子》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地,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国小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优势的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用错误的评量标准在决定哪个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较值得栽培。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又过渡地被强调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伤害了,得宠的小孩却又被误导了。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一、        从终生学习看小学教育

假如一个小孩到了国中毕业时还不曾喜欢过任何东西,他到高中时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最起码的热情,和对于人生的憧憬?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认定:我们必须在小孩子小学毕业以前培养出他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他才有机会在国中阶段藉着简单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去进一步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并且去丰富他对人生的想像;也只有当他内在情感较丰实,对世界与人生的想像较活泼以后,他才有机会在高中阶段藉着传记、小说、历史故事与粗浅的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学会藉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这样子培养出来的高中生,他对人生所知虽然有限,但却有很模糊而宽广的憧憬,以及从小培养起来的热情,这样子他才能够冶游于大学所提供的宽广知识领域,从中寻找最适合他发展的一条路。否则,大学教育其实只是一种浪费。

小学老师呢?其实他们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的大,只不过在过去被刻板的教育目标和教材所限制而已。学童是从别人对他的疼爱和态度上的肯定,来决定自己要如何看待自己(自信,肯帮助别人;或者自私、自暴自弃)。一个好老师可以用他的爱心救起无数个被社会遗弃,即将以暴力还击的学生;一个有偏见、没爱心的老师,却可以把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孩逼上绝路。

二、        教他活得更有「味」

谈完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教育,对我来讲,还只是小学教育的三分之二。最后一个主题,但不是最不重要的,就是情感教育:欣赏大自然,爱惜小动物,以及藉着音乐、绘画、舞蹈来发舒情感或情绪的能力。启发人类情感的最有利环境,一是大自然,一是艺术与文学。

三、        从孩子的观点看教育

大人多半都早已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也不愿意再重新从小孩的观点去看世界,只急迫地要求小孩迁就自己的生活秩序,而不管在这过程中可能会牺牲掉小孩子那些可贵的本能和天真的禀赋,甚至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冤屈,乃至于个性的扭曲。一个好的家长或小学老师,必需要愿意(甚至乐于)重新从小孩子的观点看世界。他必需要能够体会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于超过大学教授,然后他才可能终身不倦地,一再重覆回到小孩子的观点,去仔细观察那个早已被大人遗忘的世界,以及在那个迥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奇妙法则:儿童的天真感情,对人的态度的敏锐感受,正在被扭曲中的性情等等。如果大学老师可以只是经师而不是人师,家长或小学教师无论如何必需是人师。大学教师可以只是一种职业,不带任何人与人的感情,但家长或小学老师的善良、热情、诚恳、活泼、开朗与接纳却是他绝不可或缺的德性。因为,小学生不是从知识去进行学习,而是从人的态度去学习。家长、小学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学童长大后对这个世界以及他自己的态度。

四、给他一个人性化的成长空间

我们或许会以为小孩子情感没有这么细腻,给他们什么环境,他们就适应什么环境。可是,小孩需要做梦的空间。最近 Sun Movies 重覆在播演法国导演伊浮.罗勃特(Eve Robert)的电影「父亲的荣耀」和「妈妈的城堡」。这电影是根据一部自传性小说改编而成,诉说作者童年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山区的生活。仔细去看这部电影,可以体会到荒野给了作者童年多大的想像空间,又对他的一生有过多么深远的影响。我自己试着回忆国小的记忆,记得的只有几位老师,和树林下的防空壕(冬天,把落叶铺满一身,躲在防空壕里做着无边无际的幻想)。我相信,校园里幽静的角落一定是许多人童年里深刻的记忆。假如不可能有一座树林,我们还是可以试着让她有尽量多的自然气息:如果校园里有花、有野鸟、有水鸟、有蝴蝶自由地飞翔、走动,学生将可以在其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如果在校园中还有花圃和菜圃,随他们各班决定如何去选种、栽培,一定也有一部分小孩会乐在其中,甚至有机会培养他们共同讨论,共同付出心力,共同改善环境的习惯。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