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呵护成长 艺术点亮梦想
青岛镇江路小学
焉永红 胡繁华
“这里的景致如诗如歌/这里的环境日丽风和/悄然转身的瞬间/却发现孩子们的眼睛/竟如此闪亮,灿若星河……”
——题记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说:“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近年来,作为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青岛镇江路小学基于校情、基于实际,以教师为本,以培养“身心健美、知书明理、视野广博的阳光少年”为目标,以“传统文化”为学校文化之核心,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以艺术涵养品性,用艺术引领成长,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的空间。
◆漫步飘香之旅,感受浓郁氛围
走进学校的大门,不知不觉间,您就会被她散发出的阳光气息所深深吸引,就会被其和暖润心的校园氛围、书香融融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就会被其和暖温馨的师生关系、阳光无限的发展成长所激荡。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随处走走停停时,也就置身于水杉、爬墙虎、珊瑚树……植被错落有致的花园之中;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在每一层廊道时,也就步入了“中华礼仪—中华美德—中华古文—中华国粹”层次分明的艺术文化走廊;驻足而立、随意浏览时,你便从日积一语,日行一善的水滴墙中获取了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也便从“生旦净末丑”的京剧国粹长廊中,从匠心独运的棋弈园中,从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中感受到优雅、生动与热烈;踏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浸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快乐成长苑就这样喷涌着生命的蓬勃,牵引着你,使你流连。
校园,就这样氤氲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如磁石般吸引着每个阳光学子在这里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打造教师队伍,提升内涵修养
提质增效: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艺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艺术特色的办学成效,学校借助青岛市教师大练兵活动和市南区三年素养提升计划的契机,着力于课堂,着眼于教师素养,从常规管理、组织教研、课堂教学三条途径入手,通过常态听课、教研员深度带教把脉教学质量;通过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的研训活动促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通过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教学使艺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为了拓展艺术教师的视野,学校尽可能多地给艺术老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及青年优秀教师观摩课研讨会,省市级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的参加,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如此,多管齐下,多维并用,实现了教师理念和行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艺术教师整体素养的迅猛提升,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受到艺术文化阳光的洗礼。
以艺养品: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职责,全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要关注、参与艺术教育。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中音乐的渲染与板画的介入;数学课中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素材,创设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英语、科学、体育、信息等学科与艺术相结合,通过游戏、竞赛、表演、讨论等方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校在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艺术教育,各学科在渗透艺术教育的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组建教师阮乐团、艺苑社等,多方面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构筑诗意生活,装点七彩童年
践行着“让每个孩子的童年洒满阳光”的教育理念,学校注重给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54321”的艺术活动特色,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快乐着,幸福着,欣欣然蓬勃成长着。
5个百分之百:为了让每个孩子沐浴到艺术的阳光,学校提出5个百分百的口号,即:百分之百的孩子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合唱比赛,不管高矮胖瘦,也不管乐感差异,;百分之百的孩子参加班级艺术特色活动;百分之百的孩子参与校园健身操、武术操和手球操;百分之百的孩子学习诗情纸艺,百分之百的孩子吟诗作对。
4个艺术社团:分别是院乐团、小太阳舞蹈团、合唱团和纸艺社团。2010年,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提升艺术素养”为宗旨组建了学生阮乐团,短短的时间内,乐团由起初的十几人,逐步发展到现有团员三十八人的大型乐团。乐团分别由青岛著名的民族音乐教育家朱体惠老师担任乐团常任指挥,青岛市少年宫的专业老师担任专业课教师,学校音乐老师担任乐队专职教师,风雨无阻,每天坚持排练。而今,乐团的孩子们已经能够流畅地弹奏出多首乐曲。除此以外,合唱团、舞蹈团、纸艺社等活动小组,也吸引了孩子们的广泛参与。这些兴趣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很多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在艺术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尽情遨游。
3项研究体验:分别指:京剧欣赏、戏曲探究、课程体验。为了将京剧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学校在六个年级中设了不同的研究点,一年级橡皮泥制作脸谱,二年级京剧服装的绘制,三年级蛋壳脸谱,四年级京剧人物绘画,五年级京剧人偶制作,六年级京剧唱段的表演,以此将民族艺术更加深入地植根于学生心中。学校还整合各类资源,通过聘请青岛市京剧团优秀演员来校指导“小梅花京剧社”、邀请家长票友来校开设“京韵大课堂”、每学年评选“京剧小明星”、排演《梨花颂》节目等形式,进一步将京剧文化普及推广。
为让学生感知民俗文化的璀璨,培育民族精神,学校把每年的十一月份还设为民俗课程的集中体验月,以“情系中华韵”为主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人文资源,分别在一至六年级陆续开设了《剪纸》《古筝》《面塑》《篆刻》等体验课程。可以说,一门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的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天窗,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汲取,并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中增长见识,获取智慧。
2次才艺展示:
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是展示学生艺术才能,张扬学生艺术个性,彰显学生艺术才华的舞台,也是学校艺术工作的汇报平台。
每学年一次的庆元旦文艺会演,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使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艺术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09年元旦的一路诗书好年华诵唱会,10年元旦的“悠悠古风·中华琴韵”表演,学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节日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1项社会实践:为了培养孩子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学校倡导和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半岛都市报义卖颁奖会现场、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认真的态度、良好的素养、精彩的演出,使小小年纪的他们赢得了多方赞誉。
◆收获累累硕果,艺术璀璨校园
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学校艺术成绩斐然,艺术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曾获全国啦啦操联赛华东赛区暨青岛市健身健美锦标赛最佳团队奖、“万千百货杯”青岛市第二届魅力校园青少年才艺大赛器乐组铜奖、区中小学生手工创意大赛团体一等奖、区小学生文艺汇演中合唱、舞蹈多次获一等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南区艺术工作先进集体,教师、学生也捷报频传。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新闻网、半岛都市报、财经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也给予了多次的报道,学校美誉度节节攀升。
行进在为师生不断成长铺设的阳光地带,呼吸着文明、文化、文艺交相辉映的阳光气息,感受着现代与经典的交融,生命与活力的绽放,你会发现,“诗韵”“炫美”的镇小,正努力形成自己独到的靓丽风景!
诗书合璧:为培养知书达礼的文采少年,学校以“诗书阅读”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以“我是快乐小读者”为阅读活动主题,以《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为“十一五”教科研课题,并将“诗书阅读”作为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一项可持续性文化工程。为将诗书阅读推向深入,学校精心营造“阳光书香校园”:同时,学校将诗书阅读与常规活动相融合,利用各种节庆日举办诵唱会,汇报展示学生、教师、家长同读书、共诵唱的和谐情景。诗韵镇江已然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名片。
诗情纸艺:学校把诗情纸艺纳入发展学生艺术特长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三年规划之中,引导学生把纸艺创作与古诗文相链接,通过折、剪、拼、贴、画与诗文相融合,进行纸艺创意设计,使学生在诗文的滋养浸润中,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
三、用艺术装点孩子们的七彩童年
艺术教育是发展孩子们个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我们让更多的孩子走入艺术之路,另一方面要让这些孩子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前行。为此,学校利用一切时机为所有的学生搭建平台:
l 结合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例如
l 09年学校以“阳光镇江 艺彩飞扬”为主题,举行大合唱、班级艺术特色展示、个人才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单项比赛让那些具有丰富的艺术才能和艺术天赋的学生一展才华和身手,同时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和氛围;10年校园艺术节围绕“才艺起舞、诗意绽放”主题,将艺术与学校的古诗文做了有机的结合,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才艺与传统经典的融合亮点多多;11年学校以“传承民族精神 放飞艺术梦想”为主题,先后举行了合唱、特色节目、个人才艺、"走进戏曲--传承中华文化"研究性学习、线描画等单项比赛,比赛中学生展示艺术特长、发挥艺术想象,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艺术节正以越来越大的魅力吸引着全校师生和家长,成为全校的一项盛事。
此文发表于2011第四期《市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