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二:学校有学生参加做饭实践的专用室,里面有厨房使用的所有设备,如灶台、煤气灶、锅、碗、盆、刀等。就象在家里的厨房一样。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做饭。
经导游翻译得知,日本的课程设置非常的人文,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重在对孩子们进行生活的感知和情趣的培养,而学习知识文化则是后续的问题,并不像我们从孩子一进门开始就是一五一十的学这学那,再拉出来正八景地考试,使得孩子们用不了多久就对上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而参观了他们的一些生活教室,更是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这种教育理念是多么的切合实际、多么的符合学生人生发展的需求、规律。生活教室之一——烹饪教室,不禁让我大为惊讶,作为一所小学,拿出诺大的一间教室,让学生来了解食物、了解烹饪、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的系列问题,都在这门生活课上得以解决。低年级的孩子着重了解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食物有营养等基本的饮食常识;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做饭的过程,了解基本的烹饪方法,即便是男孩子将来不需要在家做饭,也该知道做饭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多么的不容易,从而体谅自己的母亲、夫人。在储备基本的生活常识的同时,进行了品格的培养教育,又是一举多得。而且最令我感触的是,这种课程设置并非为了应景,也不是为了对付检查,而是完全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角度出发设置的,包括国家给孕妇、孩子们免费提供的鱼油和DHA,这才是为了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日本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动手能力和实用生活能力:学校的课程门类并不多,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活动。从鹤池小学的课程设置来看,有国语、算数、音乐和体育,这与中国相同。不同的是,他们还设有图工(不是美术)课,在参观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图工课上孩子们学油画、水粉画、版画、雕刻,更多的还是学习动手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有用废报纸糊成的动物模型,有用空饮料瓶做的各种造型,有扎染的手绢,有石膏雕塑。学校年年都会举行孩子们的作品展览会让家长去参观。看着走廊中孩子们五颜六色、创意新奇的作品,我们真的被深深地打动,也仿佛理解了为什么日本的电器产品飞速地更新换代,让世人惊叹“日本制造”。这种源动力大概就在于日本的小学教育吧。
不仅如此,他们的课程设置上尤其突出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有生活课,讲一些饮食起居的常识;三年级以上年年都有社会课,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各行各业及特色产业,也讲解自然科学的知识;五、六年级,还有家庭课,学做各色料理,洗刷用具等。家庭课上还有缝纫课,对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