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亮点展示我思我行——于婵

发表时间:2014-11-07 阅读次数:461
展示课中的亮点:
导入环节是我上课一直以来不需要太过担心的环节,因为我好像总是能在刚开始就足足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本节课我同样用一段美妙的文字和视频介绍了彝族的风土人情,孩子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在拍击节奏环节中,孩子们更是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我想这是令我欣慰的。
展示课的不足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我认为我这节课有诸多不足需要反思、需要弥补、需要努力,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管理
虽然我自我感觉比去年有所进步,有一些办法可以在凌乱的课堂上奏效,但是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新教师,还是有所欠缺,当孩子走神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当孩子大声喧哗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当孩子屡次不带脚套时我该怎么办;当孩子在课堂上不受控制的满地跑我该怎么办;当孩子唱歌跑调我该怎么办?诸多困扰萦绕着我,让我在不断的摸索着,希望早日在我的课堂上出现最好的那个方案。
二、教学设计
说实话。目前我教孩子唱歌还只是停留在最古老最原始的阶段,我会让他们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甚至做律动听,可是,为什么到了我的课堂上,就没有了别的老师那些妙招了呢?教唱环节,有时我也是在填鸭式教育,有些生硬和无趣,我总是感觉我的音乐课有了活跃的空气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就会捕捉到他们然后扩大到无限大,甚至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一旦被搅坏了,我就很难收回来,我也不愿意总是板着脸对待我的学生,我的音乐课,这也不是我所追求和喜欢的音乐课的形式。于是,因为我怕乱,所以不敢放,因为不敢放,所以教学设计很单一,所以课堂就会乱,所以学生有时觉得无趣。尤其是本节课当中的乐器探究环节,我就无法把握好一个尺度,导致课堂有些松散。
我今后努力方向  
一、提升自身素质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成为学生信服的老师。想想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就是钢琴的伴奏,有时不够流畅,键盘基本功不够扎实,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我需要多花一些功夫在我的弱项上,熟能生巧,我相信一段时间之后会得到提升。
二、情境设计要紧密贴近生活
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当我问孩子们划船的动作时,孩子们很积极告诉了我这样的动作(示范),但是我考虑到这是一首6/8拍的歌曲,怕孩子们与3/8拍的节奏混淆,就带着孩子们做了这样的动作(示范),课后孙老师问我,你在哪里学到的这个动作?这是我们平时划船的动作呢还是皮划艇的动作呢?我一下子顿悟,我设计的这个动作貌似与生活经历不相符合,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情境的创设需要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多推敲,不能有一点马虎,也绝对不能追求因为某个答案而欠缺思考。
三、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一个“度”
1、注重把握学唱歌曲的“度”
这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的学唱歌曲,这种方法很好,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但在每一遍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有些零散琐碎,打乱了学生连贯的思维和欣赏习惯,因此我总结出一定要紧扣主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音乐,而且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如果教师盲目或者目的性不强,只是一味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我想,这种做法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
2、注重把握教师在课堂上“演员”这一角色的“度”
一节课的主角是谁?得看师生谁展现的机会多。我觉得音乐课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厚积薄发”,教师充当演员的角色只要恰到好处即可,关键是做好导演的工作。尤其是加入乐器环节,我一直纠结到底要不要告诉孩子要在哪一句哪一拍进行敲击,或者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引导或者暗示孩子在恰当的地方加入乐器,抑或可以这样来说,到底我的这个导演要“导”到什么程度呢?最终,我还是决定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由的加入乐器,让他们充分体会自己创造音乐的乐趣,因为孩子只要动脑、只要加入时是符合节奏规律的,那么都是动听的音乐。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一个交流的平台,给我一次进步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会好好珍惜,用心对待,学习该学的、反思不足的、争取早日在教学水平上向我的师父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