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行走在翻转课堂研究之路上——李强强

发表时间:2014-11-07 阅读次数:608
                            内容摘要
随着翻转课堂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做为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也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学期,我们在区域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中了解了微课,也根据自己对微课的理解制作了微课。但这些微课大多都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虽然对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对于“翻转课堂”这个概念而言,我个人认为还没有达到翻转的目的。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说实话,虽然对这种理论层面的东西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上我们还是走了不少的弯路,比如梦琪老师刚才说的那节《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课,当时应教育中心的要求,我们制作了一个在课前播放的微课,试验一下这种不同于新授课上播放微课的教学模式。但因为理解层面就出现了偏差,执教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将课堂翻转过来。在与教育中心领导的交流中,我们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了将这些理解真正变得可操作,这节课后,我和梦琪老师不断的思考并进行思维碰撞,终于,我们大体梳理出了该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教学流程,虽然还很稚嫩,也不一定是理解的那么完全准确,但我们俩都觉得总算是离翻转课堂更近了。
下面,我就以梦琪老师最新实验并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为例,来展示一下我们的这一流程:
一、课前
1.视频导学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我们在课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使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中各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
 
                          
高的关系,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所以在制作微课时,我们选择了将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将一个体变成一个平面的过程录制作了下来,供学生观看并学习。并设置了导学反馈单,让学生们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上面的题目。
二、课中
刚才我们说过,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所以课堂就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必然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
环节一:通过自主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所得)
环节二:反馈导学反馈单
根据表面积一课的知识特点,我们在课前的反馈单上是分了三个层次来设置题目的:
(1)做一做
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方法也试着将一个长方体沿棱剪开变成一个平面展开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近距离的理解什么是表面积。这其实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2)写一写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设置了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求出制作一个电脑包装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板。这其实是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想一想:通过学习,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老师还会根据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将提前设计好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渗入其中,从而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带入一个全新的层面。
整节课其实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层面来进行的,只不过在反馈这张导学反馈单时老师一定要明白,我们不是简单的在对一对题目的正确与否,而是要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出你想要强调的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重点去突破这个重难点。与此同时,你还要及时的捕捉到学生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品质。
环节三:全课总结,学生谈学习收获
这一环节与我们的情境串教学法是相同的,在这时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翻转课堂,不是“推翻”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只要我们牢牢记住,无论教学模式怎样改革,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自己的嘴去说,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