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校一直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研究工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研员和校领导的指导下,聚焦英语课堂,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积极地进行研讨以”高效课堂”为突破点进行了教学尝试,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探索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方法。高效的课堂指的是学生学习的高效。因此我们应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就是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的境界;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下面我谈谈一年来自己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在备课中详细写明自学教材的范围,明确自学的目标和内容,说明需要记忆的词汇,达到会读、会写的要求。自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本节课的单词、句型、语法现象等根据学习目标中教师所列出的句型,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自学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更为重要,对于以前学过的句子,就让孩子们翻阅以前的课堂笔记,将老师当初讲的重点在书上再次标注,当老师再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将老师强调的进行补充就可以了;同时,对于在预习中自己找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通过查找工具书,写上汉语或者是标注,用简洁的语言写在空白处,或即时贴上,原则是自己能看明白。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时候,也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 在学习12册,Module 10 Unit 2一课时,由于没有新的语法知识,和新单词,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易错的单词,然后要每人提出两个问题,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也可以是给别人设定的问题,然后小组提问交流进行合作学习,之后老师再进行点拨和总结,学生就掌握的很好。学生个人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小组成员再分工合作,一个人完成一项或几项任务,然后相互交流,解决整个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实施小组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
二、利用学生展示自我的特点
在新授课上,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快乐的课堂,和谐的教学气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英语教学,上课时,基础不好的学生看不懂,听不懂,无心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无效。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懒于思考,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课上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
(1)“开头式”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常这样做,老师讲出一句话的开头部分,由学生立刻跟上说出后一部分,即补充完整,如:want to 后跟…(动词原形);讲这道题时 He loves … (用动名词)选c: writing.全班一起说出老师要说的或是要讲的内容的后一部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不过这种方法多用于复习课上。
(2)黑板上的练习,让每组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一人一道,其他学生写在书上或练习本上,这样练习面大,每个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学生们愿意板书,有自我展示的愿望,因此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3)当堂检测 :检测试题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内容,要体现基础知识和能力运用相结合,试题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由基础知识的考查到技能的提高安排,层层递进,能够多角度的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检测试题难易程度要控制好,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可以用纸。几道问答题填空的练习,总之是围绕本课学习内容的检测,可以采取小组内讲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然后学生纠正错误,上报小组长检测情况,最后教师掌握班级的检测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学探究,教师再指导学生探究,释疑解惑。给每个学生创造重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的主动、生动。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