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uploadfiles/20110707043832.swf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还原真实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4-01-09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还原真实的课堂
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我觉得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回首自己平日里对学生的守规矩的要求,事无巨细,板板样样,学生快要成为老师眼皮子底下的“木头人”了,因此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少的心理需求。可是这种心理需求,在教室里往往成为了一种“讨好”!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如果老师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这个孩子读书的目的,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他大声的读就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如果听写全对,就可以在语文书上盖个大拇指章”,“如果背过课文就可以得到……”。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我们还要学习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的精神,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也被社会上很多现象同化了,不敢讲真话了。雷夫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两头甜”的感觉;当你静下心来回想过去种种,会发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比较多;当一个老师,真的很痛苦;成功没有捷径……这一句句真话,震人发聩,让人听来内心的浮躁顿时变得平静了: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有雷夫老师重视阅读,尤其对于他的那些移民学生来说,如果过不了阅读关,就难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运。 “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于是,他带给了孩子这样的文学阅读课程。他舍弃了官方难度较低,针对儿童的读物,把学生直接带入到文学经典的世界,他坚持带领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学生不懂的他细细解释给他们听,不但让阅读充满趣味与挑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与书中的这些人物休戚与共。孩子们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发出欢笑或者流下泪水,而笑声和泪水将把这些孩子带向终生阅读,为人生而读。这样学生在一学年内至少读完12本经典文学名著,认真做出读书报告,与共读经典文学名著的同时,雷夫老师还要求孩子们另外挑选自己喜爱的儿童读物自由阅读。而我们每天需要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课本外,拓展给孩子的阅读内容少之又少,如何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应用学过的方法呢?作为语文老师,我更加明确的自己身兼的任务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每天和学生一起走进各类文学作品,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学生一起品读,一起谈谈自己的收获。
    我们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始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上帝”,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www.zj.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州一路1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834619邮箱:zhenjiang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