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1、欣赏图片、创设情境:
在学习歌曲前,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片,用语言创设情境之后,我点击歌曲范唱,让学生初听歌曲,这里之所以不用教师范唱,是因为这是一首二声部歌曲,要让学生完整感受和声的效果。
2、出示歌片,揭示课题。 聆听歌曲之后,我提问学生,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聆听歌曲,在与学生交流后,揭示本课的课题歌曲《小白船》
3、相关文化,拓宽视野。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族童谣,提问学生知道什么是童谣,我们都学过哪些童谣,如《牧童》《大鹿》。另外你了解朝鲜族吗?谁能将查阅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朝鲜族的风土民情。
三、 创设意境,学唱歌曲。
1、及时过渡,创设意境。 在了解鲜族之后,再次回到静静的夜晚,仰望满天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我们来学唱由朝鲜族童谣改编的歌曲《小白船》 。第三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在心中默默演唱,用身体律动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带来的摇荡的感觉。
2、记忆旋律、学习歌曲
1)学生已经听过三遍歌曲了,可以要求学生直接用lu模唱,教师纠正不
准确的音。
2)接下来学生随琴唱词。
教师引导 学生朗读歌词,注意运用四三节拍的摇荡特点,来表现月亮在夜空中飘荡的感觉。请学生想想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心情来朗读歌词。接下来演唱时,要求气息悠长、连贯,一字多音处要圆润,注意唱足长音时值,用歌声表现歌曲安静、柔美。
3、乐器伴奏,竖笛辅助
在学生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我提出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伴奏音型及音符,用打击乐器、竖笛为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伴奏,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体验和表现,加深了对这一音乐作品的感受。
1、学习歌曲《小白船》之后,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题,我又选取了乐曲《望月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另外一首与月亮有关的乐曲《望月节》。
2、教师 总结。 美妙的歌声,不仅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还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遐想之中,让我们领略了广袤无际的宇宙是那样的神奇,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的 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随 音乐走出教室。
|
用神话故事的形式导入,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
第二次聆听时,带着问题有目的聆听,为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谣,是为了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另外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
及时过渡,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并体验歌曲四三拍的摇荡特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朗读速度和感情,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