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情境导入
播放《我的朋友在哪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课件播放好朋友手拉手、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游戏等图片画面。
设问:“观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他们在玩“找朋友”的游戏,他们很开心快乐……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朋友,很多事情刚靠家长长辈不行的,但是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帮助的,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中的朋友在哪里?
二、新课呈现
(一)师生共同学习了解作者
1、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查阅资料,请学生先说说对臧云飞的了解
2、教师提炼总结词、曲家臧云飞 (课件出示臧云飞的图片及简介)
(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循环播放《我的朋友在哪里》作为背景音乐,教师介绍其歌曲的创作背景。
(三)聆听歌曲
1、视听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演唱视频,感受歌曲情绪。
教师总结:活泼、跳跃、有朝气。(板书或者出示课件)
2、再次聆听歌曲。
设问1:“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设问2:“你从那些歌词当中能感觉到表达的是一种爱?”
请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3、聆听歌曲乐段、旋律特点。
(1)教师设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分几个部分?”
教师引领下,分析歌曲结构。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出示图谱,再次聆听。
(2)“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部分这一主题贯串全曲,刻画了青年的纯朴、真诚的形象。随后进入二声部合唱,主旋律升起在高音区,节奏拉宽,发出了对友情的呼唤。第二部分为复调式的二声部,音乐节奏舒展,气息宽广,抒发了对五彩缤纷的生活和到处有欢乐的友谊的赞美。
(3)“第二部分音乐之后想表现的是什么?”
在此之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歌词不同)先后重复。最后歌曲开始的主题作上升小二度的远关系转调(降E-E),使歌曲光彩陡增,激情横溢,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气氛中结束。
4、结合竖笛吹奏对比聆听、分析节奏、速度的不同
设问1:“这首歌曲速度是怎样的?(稍快的)
设问2:“如果歌曲的速度变慢,听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1)出示教师改编的歌谱,学生吹奏,并思考。
学生在自主学习下,总结出:由于速度等的不同,带给我们的感觉也不相同。
(2)教师吹奏,学生对比感受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问:“刚才我们吹奏的乐谱是比较简单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作曲家创作的乐谱,感受一下他的节奏,比较一下哪一个更能够表现你我他共同珍惜爱、传达爱、爱到你我心田的美好情绪?”
教师吹奏,学生对比聆听。聆听后,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速度、情绪、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音乐中所起到的情感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运用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极富有动感,充分体现了流行音乐的特点。
5、聆听歌曲,模仿演唱。
6、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三:知识拓展
1、简介臧天朔。
2、网上搜寻依次播放臧天朔演唱的《朋友》、周华健《朋友》、田震《干杯,朋友》(片段音频)
3、小组讨论:结合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实际,从我做起,应该怎样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园?
4、教师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
在不知不觉中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 生活化图片的导入直入课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曲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体会歌曲的情绪,为后面节奏、速度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理解做铺垫。
带着问题聆听,进一步关注歌词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更进一步的内化歌词所要表达的内涵。
进一步加深对乐曲旋律、节奏与歌词的结合等方面的不同运用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充分挖掘、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朋友的情谊可贵”的音乐表现。
经过竖笛吹奏、对比聆听、分析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不同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创作的兴趣,同时初步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