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n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n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n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n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n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n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n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发病特征:
n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n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预防方法:
1、控制传染源
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3、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坚持锻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