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 年级:一 任课教师:杨伟伟 于德香 高琦 程继红 叶佳 甘琪佳
全 册 教 材 综 合 分 析 |
教
学
内
容
概
要
|
本册教材设计了十个单元,还有两个有相当难度的“智慧广场”和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材编排方面,首先,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例如,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我换牙了”;认识大自然的素材“逛公园”、“丰收了”、“大海边”、;反映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童话素材——“阿福的新衣”、“牧童”。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是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四是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
双基
目标 |
一.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在实际情境中能准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在现实的情境中,能正确的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认识元、角、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三、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
能力
目标 |
一、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二、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能综合运用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
情感
目标 |
一、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由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二、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三、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
教 学 进 度 |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 |
第1周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信息窗1、2 |
4 |
第2周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信息窗3 回顾整理 |
4 |
第3周 |
认识钟表 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 |
4 |
第4周 |
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3 智慧广场 |
4 |
第5周 |
认识图形 趣味拼摆 |
4 |
第6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1、2 |
4 |
第7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3 |
4 |
第8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4 |
4 |
第9周 |
阶段整理复习 |
4 |
第10周 |
人民币的认识 |
4 |
第11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1、2 |
4 |
第12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3、4 |
4 |
第13周 |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5 |
4 |
第14周 |
回顾整理、智慧广场 |
4 |
第15周 |
厘米、米的认识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4 |
第16周 |
统计 |
4 |
第17周 |
儿童乐园——总复习及测查 |
3 |